見黑就補! 臺南場「黑豆機能性成分製備技術」保留抗氧化能力達93%

有好農產品,還需要好的加工技術應用推廣,才能發揮農產品真正的價值。農業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今(4)日發表2項黑豆加工應用技術,幫助黑豆製成黑豆茶、黑豆飯、植物蛋白飲、素滴精等多元產品,提升黑豆商品及營養價值;其中「黑豆機能性成分製備技術」使用溫和生物性水解技術,將黑豆蛋白分解成更易為人體吸收的小分子蛋白、植物性胜肽等機能性成分,製程僅需1天,且可保留抗氧化能力達93%。

臺南農改場過去育成營養成分優於一般大豆的青仁黑豆「臺南3號、11號」,為推廣黑豆植物性飲食,進而研發2項黑豆素材加值應用技術:「黑豆機能性成分製備技術」及「黑豆植物性飲品調製技術」,今日舉辦成果發表及技轉簽約記者會。

包括舞茶實業公司、米大師美食生技公司、田庄食品公司及陳上公司等4家業者,今日在農業部農業科技司司長李紅曦見證下,與臺南場簽約技轉;4家業者並與嘉義縣義竹雜糧生產合作社簽署原料供應合作備忘錄,承諾使用國產黑豆原料。

舞茶實業公司創辦人林衛仲(右)與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簽約技轉。(攝影/游昇俯)
舞茶實業公司創辦人林衛仲(右)與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簽約技轉。(攝影/游昇俯)
舞茶實業公司、米大師美食生技公司、田庄食品公司及陳上公司等4家業者,與嘉義縣義竹雜糧生產合作社簽署原料供應合作備忘錄。(攝影/游昇俯)
舞茶實業公司、米大師美食生技公司、田庄食品公司及陳上公司等4家業者,與嘉義縣義竹雜糧生產合作社簽署原料供應合作備忘錄。(攝影/游昇俯)

臺南農改場場長羅正宗表示,黑豆與大豆(黃豆)是相同物種,只是種皮顏色不同,黑豆僅必需胺基酸含量較動物性蛋白少,其他如膳食纖維、礦物質等營養均優於動物性蛋白質,且膽固醇、脂肪含量更低;國內大豆種植在1960年曾達近6萬公頃,但隨著開放大宗雜糧進口,2011年曾一度降到54.4公頃,農業部2016年推動大糧倉計畫,種植面積逐步回升,現況約有5千公頃。

臺南農改場「黑豆機能性成分製備技術」以生物性酵素水解黑豆,可將黑豆的優質蛋白分解成游離胺基酸的小分子蛋白、植物性胜肽、多酚類黃酮化合物及支鏈胺基酸等營養成分,更容易為人體吸收,沒有傳統酸鹼裂解可能造成的環境汙染,或高壓破壁技術可能使營養素降解的缺點。

臺南農改場「黑豆機能性成分製備技術」將黑豆的優質蛋白質分解出高比例植物性胜肽。(攝影/游昇俯)
臺南農改場「黑豆機能性成分製備技術」將黑豆的優質蛋白質分解出高比例植物性胜肽。(攝影/游昇俯)

臺南場副研究員陳曉菁指出,使用微生物水解技術如醬油釀造,可能需時3至5天,臺南場篩選微生物酵素,以酵素水解方式,可將製程縮短到1天;且因生物性酵素水解分解蛋白質比較溫和,可保留較完整的營養,黑豆水解後總抗氧化能力可保留到93%;水解成品可視業者開發產品需求,製成液態或粉狀。

臺南農改場以「黑豆植物性飲品調製技術」研製黑豆飲品原料,則是透過煮熟、焙炒、乾燥的「定溫熟化」技術,破壞會刺激腸胃的皂素,保留黑豆營養,同時保留黑豆的香氣。陳曉菁說,飲品調製技術同樣依業者開發產品型態是液態或粉狀而定,會調整煮熟、焙炒及乾燥的溫度、時間參數,並以高壓水解淬取精華,製成可即泡(開)即飲,可常溫保存的黑豆飲品。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黑豆加工應用技術,幫助黑豆開發成植物蛋白飲等多元產品。(攝影/游昇俯)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黑豆加工應用技術,幫助黑豆開發成植物蛋白飲等多元產品。(攝影/游昇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