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罹癌,先別慌! 生命就是由一系列意外組成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親人得了癌症,我該怎麼辦?」

「罹患癌症有機會治癒嗎?」

「醫療費會不會壓垮家中經濟?」

親人罹患癌症時,大多數人往往容易陷入難過與慌亂中不知如何是好,內心同時出現很多焦慮與擔憂。雖然癌症醫療是醫師的專業,而治病這條路該怎麼走?每個病人與家屬都該知道。

不需花時間自責 面對才能恢復健康

癌,是人體的正常細胞在無數次分裂之後,因為發生了突變而產生的一種可以無限增殖、擺脫了身體控制的細胞。細胞的複製都有固定的週期,例如口腔黏膜是三天更新一代,紅血球是三個月更新一代,骨骼大概是七年更新一代;就像是所謂的「七年之癢」,當配偶過七年都變成另個他了,當然看起來不太順眼。

吸菸、飲酒等習慣都有可能加速細胞損傷的進程。但與癌症最相關的罪魁禍首,還是時間,時間的力量才是最強大的。癌症,本身就是一種與衰老相伴的疾病,人終究要面臨生老病死。如果你知道癌症是一種大概率會發生的事情,就不需要花過多時間陷入自責,不要給疾病尋找一個原因,而是想清楚要怎樣面對它,要怎樣幫助恢復健康,至少是在目前疾病的狀態下,尋找最適合他的解決方案。

看懂女婿經濟學 做出合理的決定

看病是個繞不開錢的問題,尤其是癌症屬於長期抗戰。所謂經濟學,具體到生活的場景中來,就是如何花最少的錢,獲得最大的價值。新興的「女婿經濟學」是王興醫師2018年提出的概念,所謂的「女婿」,不一定代表女婿對岳母的付出,而是指一類既能客觀理智地思考問題,又能讓別人認可他中立立場的人,它可以是「兒子」也可以是「媳婦」,但是在所有關係當中,愈接近「女婿」的角色,就愈有能力解決在醫療過程當中面臨的一切困境。

女婿適合做決定的原因是他既能夠做到充分地關心,又能做到充分地理性,他既不像外人一樣冷血無情、市儈算計,也不像女兒一樣被感情支配、不管不顧地全心撲上去,因此他通常能夠在兩者之間找到合理的尺度。

本文摘選自《親人罹癌,先別慌》,時報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罹癌化療「全身沒一處舒服」  中醫助挺治療副作用獲重生

罹癌該如何向孩子告知噩耗? 專家分析不同年齡層的內心、理解方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168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