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友愛吃1物心梗險喪命!無毒教母譚敦慈每天豆漿等4食物健檢無紅字


【吳旻珊報導】衛福部的國民營養調查指出,平均每10人中就有1個人罹患高膽固醇血症,而一旦膽固醇數值過高,就容易導致各種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三高,其中會造成高膽固醇最常見的原因,就是不良的飲食習慣。

日前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在健康節目《聚焦2.0》中分享,她有位親戚認為吃豬腦能夠「補腦」,曾愛吃動物內臟,豬腦的膽固醇含量高,結果造成他高膽固醇,但是他不但不以為意,還擅自停降膽固醇的藥,不料某天突心肌梗塞,雖送醫搶救撿回一命,但也留下腦損傷的後遺症。

不只豬腦是膽固醇炸彈,這5大類食物也是高膽固醇地雷!

譚敦慈護理師表示,內臟類食品的膽固醇含量都很高,豬腦更是榮登第一名的寶座,而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也整理另外5類容易造成膽固醇飆高的食物,如果曾經被檢查出總膽固醇濃度或低密度脂蛋白濃度高於正常值的民眾,都要避免吃下這些「高膽固醇地雷」:

  • 內臟類:腦、肝和腰子

  • 卵類:蟹黃、蝦卵和魚卵

  • 帶殼海產類:牡蠣、文蛤和鮑魚

  • 油炸、油煎或油酥類:炸雞、泡麵、燒餅油條、可頌和酥皮麵包

  • 高脂加工食品類:奶昔、香腸、熱狗、奶油蛋糕和巧克力

降血脂、清膽固醇都靠這4招!譚敦慈:從魚、堅果吃出健康心血管

想要降低膽固醇,從吃開始避開高膽固醇食物是最基本的方式!譚敦慈也在節目中建議,除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自己每週還會吃4種「養心食物」,不僅健康檢查報告上膽固醇從來沒有出現過紅字,還可以起到降血脂、護心血管的效果。

1.每週吃2次魚

國健署建議,每週吃2次魚有助於攝取到足夠的好油,減少老後發生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而譚敦慈特別推薦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鯖魚、秋刀魚及虱目魚,同時也要少吃汞含量較高的大型魚,像是鮪魚、旗魚與鯊魚等,否則長期下來可能會造成大腦、神經系統障礙。

2.每天吃4顆無調味核桃

此外,譚敦慈也維持一天吃4顆無調味核桃的習慣,除了能夠攝取到堅果類的好油外,也不用擔心吃下太多調味、引來肥胖問題。而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專區也舉《美國醫學雜誌》的研究指出,每天平均吃67克的堅果,整體膽固醇濃度可降低5.1%。

3.每天1杯含渣豆漿

譚敦慈的第三招是降膽固醇飲食--天天一杯未過濾的含渣豆漿,資深營養師張曄表示,豆漿中的優質蛋白與膳食纖維,能夠促進過量膽固醇的排泄、幫血液大掃除,使血液中的膽固醇下降,還能夠幫助調整內分泌與脂肪代謝系統。

4.每天1碗酪梨鳳梨優格

最後一招則是譚敦慈會將酪梨和切小塊的鳳梨,搭配無糖優格製成營養滿分的早餐,由於鳳梨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抑制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而酪梨所含的油酸,也具有減少壞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的效果,再加上對腸胃有益、不會造成負擔的無糖優格,輕鬆就能完成健康的一餐。


避免久坐、提早吃晚餐…這3種生活習慣也可以降膽固醇

在調整飲食後,就可以從生活習慣下手改善膽固醇過高的問題,而現代人因為工作忙碌,最常遇到的膽固醇危機就是久坐辦公室、太晚吃晚餐與運動不足,下面整理了專家們的建議,從生活中降低膽固醇,也可以很簡單!

1.減少久坐,每隔45至50分鐘起來動一下

啟新診所的衛教資訊提到,久坐會導致人體代謝下降、內分泌功能衰退,進而害膽固醇堆積,建議最好每小時都要起身活動2次以上,如果真的沒有空,也至少用手機、電腦設個鬧鐘,每隔45到50分鐘就要起身走走、上個廁所。

2.提早吃晚餐,最晚也要在睡前3小時食用完畢

料理研究家村上祥子在《神奇洋蔥冰塊の自癒料理奇蹟》一書中表示,如果太晚吃飯,身體容易堆積脂肪,久而久之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也會飆高,故建議睡前3小時就必須把晚餐吃完,如果沒辦法提前吃,晚餐也要盡量以青菜為主,才能減少脂肪的攝取。

3.在生活中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達到減重效果

好日子診所家醫科醫師許哲源表示,肥胖或過重的人在減去3到5%的體重後,膽固醇也會跟著改善,如果沒有運動的習慣,不妨把活動納入日常中,包括多多走路上樓梯而不是搭電梯、停車時停在離辦公室較遠的地方,以及休息時間多起來走走、散散步等。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親友愛吃1物心梗險喪命!無毒教母譚敦慈每天豆漿等4食物健檢無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