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網紅「那對夫妻」的幸福秘訣:和孩子一起把平凡的日子變開心

Nico 和 Kim 在結婚以前,有過好幾年捉襟見肘的日子。他們曾經窮到在家裡比賽,看誰能找到最多零錢,只為湊齊25元買一個大亨堡來果腹。他們擺過路邊攤、當過解說員,也在演唱會後幫忙撿垃圾⋯⋯回想這段日子,Kim 感性說道,「過程雖然辛苦,但每每想起來都是那麼甜蜜。」

想辦法把苦日子變甜是「那對夫妻」經營生活的心法,為生活打拼的時候是這樣,打造幸福的四口之家也是這樣。8歲的妮妮和1歲3個月的萌弟在父母的陪伴中開心長大,在這個家庭裡,從不缺少的就是歡笑聲。

高品質陪伴、與孩子同樂,打造幸福家庭

「那對夫妻」自2016年開設粉絲團以來,累積超過279萬粉絲追蹤,影片動輒數十萬人次觀看,他們是台灣人氣最高的親子網紅。除了拍攝影片,也陸續推出十張單曲專輯,以及兩本書《妮,可以公主病》、《陪妳/妮一起長大》。

將時光倒轉到許多年前,Nico 和 Kim 知道懷上妮妮的時候,倆人都嚇了一跳。「我們正在準備婚宴,本來以為『拚個孩子』至少要幾年,沒想到一下子就懷孕了。」Kim 說,認識 Nico 以前沒有什麼家庭觀念,也從不期待會有自己的小孩。「後來妮妮出生,我就覺得,有一個女兒真是太好了!」

初為人父的喜悅加上「知足常樂」的生活態度,Kim 深信自己擁有的就是最好的,「所以我非常快樂,一旦有了(孩子)就要好好照顧。」他們將工作轉換成「以陪伴孩子為主」的模式,用「高品質陪伴」打造穩固的親子關係。

Nico 和 Kim 每天會給孩子一到兩小時專注的陪伴。舉例來說,Kim 會利用接妮妮下課的時間,和她分享一整天的生活,也會透過吃晚餐、去公園玩、看卡通和規劃周末出遊等等,打造與孩子的精心時刻。他們也沒有「3歲分床、5歲分房」的堅持,而是好好享受孩子喜歡和他們膩在一起的日子。

形容自己是孩子「真心的朋友」,Kim 和妮妮無話不談。妮妮不想上課的時候,Kim 就陪著她「把上學變有趣」:用筆記本記下在學校裡的觀察,誰跟誰在吵架?旁邊的同學上課都在做什麼?把平凡的日子變開心,是這個家的教養哲學。「把家當成一個開心的團隊,開開心心才能繼續過日子。」

超人氣網紅的教養方法:給孩子更多決定權

妮妮5歲的時候才上幼兒園,Nico 和 Kim 對於學習一向不著急。還沒上學的日子就是去公園玩、偶爾出國看看世界。「我們就是全職的爸爸媽媽,不覺得提早送孩子去學校(在學習上)會有太大差別。」

在學習方面,Nico 和 Kim 也給妮妮更多自主權,像是不強迫學才藝、不要求考試成績的分數。妮妮從3歲開始接觸鋼琴,彈一陣子不彈了,最近又想開始學。「不想學就不要學,不是我告訴妳為什麼要學。」想想自己快30歲才開始學剪輯、學鋼琴,Kim 相信不用怕孩子學不會,只要保持對學習的熱情,隨時想開始都不嫌晚。

Nico 和 Kim 要求妮妮做到學校的基本要求,像是完成學校的作業、複習課堂的進度、弄懂考試卷上答錯的地方⋯⋯等等,其他就尊重妮妮自主學習的喜好,喜歡就多學,不喜歡也不用強迫學到好。「考試卷發下來,我只問她:不會的地方會了嗎?弄懂了,那就好。我也不要求她下一次要考更好。」

Kim 在小時候不是特別會唸書和考試的學生,家人和大環境對課業成績的要求,反而讓他對「學習」這件事產生負面感受。比起看見孩子的才藝成果或漂亮的學業成績,他更希望妮妮成為一個喜歡學習的人。

我想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讓她照自己的意願學喜歡的東西。

生命因「妮」完全改變,不變的理念是陪伴

Nico 和 Kim 的人生以「妮妮」做為分界,生活變得更加充實。萌弟出生後,妮妮也相當有長女風範,對弟弟百般呵護。「現在去接她下課,妮妮都不問我今天做什麼,問的都是『弟弟在幹麻』、『弟弟起來了嗎』。」Kim 說。

「花時間陪伴孩子」是他們最重視的教養理念,如果這件事有做到,父母在孩子成長的許多方面就不用太擔心,在大原則下也可以給孩子多一點的自由度。舉例來說,只要妮妮完成每天該做的事,她可以自己規劃剩下來的時間,可以打電動也可以看卡通。Nico 和 Kim 會從旁提醒妮妮,若沒有節制地盯著螢幕會近視。

他們對孩子使用 3C 的態度開放,在「滑手機」這件事也是這樣。從父母本身來說,Kim 不會刻意避免在孩子面前滑手機。「妮妮好奇的話,我們可以一起滑。我不覺得在孩子面前滑手機不行,不行的原因是你平常白天在工作,下班應該要把手機放下來陪小孩。」

Nico 和 Kim 也鼓勵爸爸媽媽,親子關係最好的投資就是陪伴。「只要給孩子一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聽他們說說話、陪陪他們,你一定會在孩子身上找到讓人驚訝的事!」

那對夫妻-Nico-Kim-妮妮
那對夫妻-Nico-Kim-妮妮

妮妮的出生,讓 Nico 和 Kim 的生活有了改變,「陪伴孩子」是他們最在乎的教養方式。楊煥世攝

(責任編輯:劉茵琪)

更多親子天下文章
每天十分鐘,好好說「愛」的時間
只生一個孩子,獨生子女的隱憂?
手足互動,爸媽何時得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