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3萬人街頭反國會擴權喊「週五續戰」 真有可能出現太陽花2.0?

[FTNN新聞網]記者劉秀敏/台北報導

立法院近日處理藍白版本的國會改革法案,藍白陣營以人數優勢強行輾壓,民進黨則痛批黑箱擴權,朝野為此爆發激烈,17日晚間民進黨立委沈伯洋遭藍委邱鎮軍拽下主席台的一幕,讓原本只是關心著立院動態的民眾陸續走上街頭,近千名群眾集結在立法院外青島東路抗議,21日續審時更有3萬名民眾上街表達退回重審的訴求。然而,藍白陣營在立法院佔據多數,這些有擴權疑慮的國會改革法案的通過,或許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隨著週二散會時群眾高喊「週五再戰」,也讓外界關注,是否可能出現「太陽花2.0」。

立法院會21日接續表決藍白版國會改革法案,近3萬民眾湧入立法院周邊抗議。(圖/資料照)
立法院會21日接續表決藍白版國會改革法案,近3萬民眾湧入立法院周邊抗議。(圖/黃捷辦公室提供)

本屆國會開議以來,與國會改革相關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的修法,成了朝野攻防的重中之重,以往不受關注的司法法制委員會也成了重點戰場,就有媒體笑稱,「跑立院這麼久,很少遇到司委會居然要一早去佔位」。在藍白陣營的國會改革法案委員會審查時,全數條文保留交黨團協商,而在審查民進黨所提版本時,藍白五度提出散會動議封殺,導致綠營版本至今仍無法出委員會。5月16日法案冷凍期滿,藍白陣營聯合提出最終版本,並於5月17日院會表決,綠營因不滿未經過朝野協商就要表決,因而強力杯葛。

除了同樣使出案海戰術外,民進黨兩次院會中的杯葛手法不同,背後也暗藏玄機。17日首度審議時,民進黨選擇「武鬥」搶攻主席台,議場爆發激烈肢體衝突,再加上兩度朝野協商,成功將表決的時序拖到當日傍晚,然而民進黨也付出慘痛代價,包括沈伯洋、鍾佳濱、邱志偉、莊瑞雄、郭國文五名綠委都受傷送醫。一整天的大亂鬥以及立委送醫的怵目驚心畫面,都引起社會大眾對立法院議事的高度關注,隨著韓國瑜拍板舉手表決、藍白以人數優勢逐條碾壓,立院外也逐漸湧現抗議人群。

17日爆發的激烈肢體衝突導致5名綠委送醫。
17日爆發的激烈肢體衝突導致5名綠委送醫。

21日民進黨則採用「文攻」策略,長達15小時的議事攻防中,緊抓「反黑箱、反擴權」、「退回審查」的訴求,而由於前一次院會的激烈衝突已引起大眾對此議題的高度關注,在台灣基進等小黨及公民團體號召下,立法院外青島東路也自上午就逐漸聚集抗議人潮,即使傍晚下了一場滂沱大雨,周二晚間的青島東路、中山南路、濟南路仍不斷湧入抗議群眾。3萬人的怒吼,給了場內綠委最有力的應援,而隨著場外抗議人數漸增,場內資深藍委們的臉色也越發凝重。

無論是17日或21日,人潮聚集在立法院外抗議的一幕,令外界想到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也好奇若藍白持續強勢輾壓,是否可能導致「太陽花2.0」。事實上,在21日的舞台上,的確有小黨不時鼓吹要衝入立法院,不過現場不時可見民進黨的黨公職,甚至安排議員值班,雖是關心抗議民眾安全、防止衝突騷擾情況,但也不乏控制情勢,避免事態擴大的用意。

在2024大選後,小黨在台灣政壇的生存陷入困境,衝入立院的確有助於在藍綠白之間撕出一道破口,但其實自太陽花學運之後,警政系統對類似事件的敏感度相當高,以517來說,開始出現民眾聚集的畫面後,立院周遭迅速佈滿警力,由於該轄區中正一分局警力幾乎佈在520總統就職典禮,不僅調派萬華、大安等台北市各區警力支援,甚至還請求新北市警力支援,在此重重戒備下,想衝進立院已非易事。

17日立法院場外開始有群眾聚集後,警力也迅速到位。(圖/讀者提供)
17日立法院場外開始有群眾聚集後,警力也迅速部署到位。(圖/讀者提供)

另一方面也是時空背景的不同,太陽花學運時,國民黨行政立法一把抓,加上議題又是與民生經濟高度相關的兩岸服務貿易協定,讓民眾有切身之感,而如今執政的換成了民進黨,若再度上演群眾衝進立院的場面,包括後續如何結束、立院停擺導致法案及人事案的延宕以及在社會造成的紛亂等,執政者都免不了得負上一定的責任。此外,藍白版本的國會改革法案充滿爭議點,即使國會這關無法守住,民進黨也仍有釋憲、覆議等其他可用武器。

隨著社會體系趨於穩定,民進黨也從街頭政黨轉型為國家政黨,必須認清不能再將立院的一切問題外部化,得習慣在體制內解決政治問題,除非議場內出現比這兩次院會更過激的場面,抑或是場外抗議群眾遭有明顯色彩的團體刻意滋擾爆發衝突,否則要出現「太陽花2.0」的機率可能不會太高。

對於綠營而言,該思考的或許是社會是否能再一次負荷如此龐大的負擔,民進黨的能量是否會在永無止盡的街頭運動中散失;而對藍營而言,有過太陽花學運後長達8年翻不了身的經歷,場外抗議群眾如今釋出的訊息,許多藍委心中,或許已各有盤算。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人物/太陽花學運10週年 從學運領袖到國安高層的林飛帆
柯文哲、黃國昌靠「學運紅利」還能撐多久?
韓國瑜不再是民進黨的提款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