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在非母語職場,溝通卡關怎麼辦?2個眉角,學會超越語言的buy-in溝通術

「不錯的執行者,不一定是不錯的溝通協調者。而好的溝通協調者,往往可以在職場上如魚得水。」這是我過往十幾年國際跨國公司的經驗得到的感想。

剛到新加坡的時候,光是要在會議上聽得懂別人在說什麼及流利的回應,就花了我1到2年的時間。公司的人從世界各地來,雖然英文不一定是第一語言,但大家語言能力都不錯。不過,聽得懂跟可以回答就夠了嗎?如果要在英文主導的環境中成長或升遷,溝通力就是一個必要的能力。

我很常看到台灣設計師執行力非常厲害,但欠缺說故事與溝通協調的能力,導致在很多晉升評審的過程中滑鐵盧,但往往不知道原因是什麼。我也曾在績效評估結果被告知,雖然我的設計技能無可挑剔,但在「溝通」和「影響力」方面還有待提高。這讓我意識到,我需要更加主動地提升自己的溝通技巧,特別是在跨文化的職場環境中。

在海外工作,硬實力非常重要,但沒有把硬實力展現給大家的軟實力,那永遠都只能當幕後功臣。我們必須把自己的能見度提高,而不是把重要的溝通決策交給別人,這樣獎勵很快都會被別人給拿走。

以績效評估作為例子,通常我們會從幾個面向去看設計師的能力,像是設計專業、溝通、影響力、創造力及領導力。而溝通就占了一個重要環節,身為設計師不能只是一個很會執行的工具人。設計師需要能簡報、分析決策,提供清晰、有說服力的理由,並透過講故事提升影響力。身為設計領導者,更要能協作和指導,並與跨職能同事合作,一起實現共同目標,利用設計思維工具和技術。

當身為一個非母語人士,如何在以英文為主的環境中進行有效的溝通呢?

創業_工作_職場_計畫_開會 圖/shutterstock
創業_工作_職場_計畫_開會 圖/shutterstock

鼓勵取代否定,從「共識」展開對話

當與團隊成員意見相左時,我們往往急於表達自己的最終想法。過去,我最常犯的錯誤是直接說:「我覺得這不好,因為……。」但從對方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表達顯得我完全站在反對立場,對話容易變成雙方的對峙,誰也不願讓步。

然而,如果我們改變方式,先肯定對方的想法,再提出另一種可行方案,情況會完全不同。這樣的表達方式能讓對方更容易接受我們的觀點,並建立彼此之間的連結。例如:「我覺得你剛剛提到的方案非常有道理,我也是這麼想的。如果我們在此基礎上稍作調整,可能更有助於達成我們的目標。」

不要小看一句簡單的精神喊話。作為團隊中的領導者,傳統的權威管理方式已不再適用。即使你在團隊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讓別人願意「聽」你的話才是關鍵。

我發現,有影響力的設計師通常與不同的利益關係者之間有著良好的關係,彼此之間建立了深厚的信任感。當開啟一場會議時,團隊成員往往更願意傾聽那些經常給予鼓勵、激勵團隊前進的人的意見。他們不吝嗇於給予支持,無論是「做得很好,我愛這個團隊,希望我們能永遠一起工作。」還是「這真是太棒了!」這些鼓勵性的話語能夠激勵團隊繼續努力。

讀懂人心「謎之音」,比埋頭苦幹重要

曾經,一名設計總監給了我一個建議:「你需要學會讀懂利益關係者的真正需求,並制定相應的策略。」當時,我問總監這到底意味著什麼。許多時候,我過於專注在解決問題——無論是團隊問題、項目問題,還是時程問題,但我忽略了最關鍵的一點:「我要推進這個項目,怎樣才能讓其他人認同?」有些設計師可能會認為這不是他們的責任,但如果你具備讓其他人buy-in(認同)的能力,你在團隊中的價值將會大大提升。

例如,當OpenAI的產品經理表示想幫助使用者探索更多OpenAI擴充功能的可能性時,作為設計師,你應該思考「為什麼公司要做這個?」「產品經理的願景是什麼?」「合理的解決方案是什麼?」經過策略性思考後,再與團隊進行推進項目的對話,這樣的溝通能事半功倍。記住,不要盲目繪製全部設計稿,否則別人只會認為你缺乏管理利益關係人的能力。

溝通,特別是在非母語的環境中,絕不只是語言的交流,它還包括了對文化的理解、對情感的感知和對目標的共享。透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溝通可以成為你職場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

所以,不要畏懼語言的障礙,而是要勇於跨越它,用心去理解和被理解。這樣,不管你身處何地,都能自如地與世界對話。

延伸閱讀:7-11馬來西亞最強勁敵!路邊攤起家的迷你超市,如何一手創7年來最大IPO?
Nike新CEO希爾是誰?從接電話實習生做起的他,為何成為搶救Nike的不二人選?

責任編輯:蘇柔瑋

更多報導
瞄準「亨利族」、每月活躍用戶佔9成!永豐DAWHO迅速獲利的3大策略是什麼?
央行鬆綁房貸管制!3類人可解套「限貸令」:繼承房屋者、換屋族、已簽約購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