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嚴37週年 綠黨團嘆:新國會產生質變台灣面臨挑戰

今天(15日)是解嚴紀念日,賴清德總統一早特地到檔案管理局視察政治檔案開放應用情形,並強調不希望任何人「用民主反民主」,與集權主義站在一起,企圖將國家帶往過去。對此,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今天表示,諸多民主前輩犧牲奉獻,換來今天台灣的民主,但台灣民主因為新國會生態產生質變面臨嚴峻課題,不過,公民自主串聯展現社會力,也彰顯民主深化的另一層意義,台灣無愧是華人世界民主的典範。

民國76年(西元1987年)7月7日立法院決議台灣地區解除戒嚴,前總統蔣經國於7月14日宣告自7月15日零時起解嚴,結束38年全世界時間最長的戒嚴狀態,開啟台灣的民主發展。20年後,2007年7月,行政院院會修正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將7月15日訂為「解嚴紀念日」,盼藉此增進國人對台灣民主化過程的了解,並提醒國人珍惜得來不易的民主成果。

今天(15日)是解嚴37週年紀念日,賴清德總統一早特地到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視察政治檔案開放應用情形,並要求檔案局化被動為主動、盡量公開各項檔案;同時強調不希望任何人「用民主反民主」,或是過去站在人民的對立面、與集權主義站在一起的人企圖將國家帶往過去。

對此,民進黨團15日也舉行輿情回應記者會,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受訪時表示,諸多民主前輩犧牲奉獻,換來今天台灣的民主,但何其諷刺,台灣民主因為新國會生態產生質變,會不會用民主破壞台灣的民主,正是台灣現在面臨最嚴峻的課題。

不過,吳思瑤也說,現在看到許多公民自主串聯,這也是台灣民主深化的另一層意義,尤其年輕世代拒絕威權復辟,拒絕讓台灣國會香港化、人大化,這種公民社會的民主深化行動,讓人備感窩心,也是信念的基礎所在。

吳思瑤也強調,縱使國會民主可能受到戕害,但台灣整體社會力的民主深化值得欣慰,台灣無愧是華人世界民主的典範。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解嚴日赴檔案局視察 「金庸迷」賴總統提「射鵰英雄傳」當年亦遭禁
追尋馬祖藍眼淚(2) 一彎百餘浬海峽、畫成永遠的前線
解嚴32週年 民進黨:持續捍衛民主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