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場六月的盛宴:AI時代來臨,哦你也在這裡

圖片來源:Associated Press
圖片來源:Associated Press

⊙陳詩寧

2024年,當眾多電子業CEO在擁擠會場、台菜餐廳、美食夜市相遇,或許有這種感受:張愛玲曾寫過,於千萬人之中,於千萬年之中,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哦你也在這裡。

上次我有類似感受,是在2001年6月去上海採訪中國即將加入WTO的東方明珠會場。我巧遇了幾個同樣在事業探索期的高中同學,從此北一女同學會在上海召開的機會很多。

誰都沒想到,20多年過去,相聚之地從世界工廠中心上海又回到世界AI硬體中心台北。

大家都有貢獻,能夠聚在這裡都應是贏家

想對於曾經是台幹我們的感慨,這群長久以台灣為運籌中心、在中國設有工廠、過去頻繁在中國出差的企業家想必點滴在心頭。

一方面是「變後」:雖然中國已長成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中國近年來「國進民退」,政府投資偏重在軍工國防產業而非內需環境,加上地緣政治影響,外資民營企業在中國經營的不確定性已非常之高。

另一方面是「重生」:由於技術成熟,這次AI時代的來臨是擲地有聲的,AI概念將貫穿手機、電腦、伺服器及汽車等種產品,在可見未來,不只每個企業家都能有智慧化身分憂解勞,每個人有個數位分身幫忙試穿衣服。

然而,這個成就就如輝達總裁黃仁勳說的,是屬於台灣全體大家,而不僅只某個超級英雄的功勞。

從PC到iPhone再到AI Serve,台灣廠商都是幕後功臣且堅定立足在這裡,台灣廠商有功。

在關鍵時期有學者起身反對台灣半導體技術外流,讓半導體業界自我節制發展,台灣學界提醒有功。

這也是全體納稅人的功勞,即使台灣是在各國激烈競爭中,贏得輝達人工智慧資料中心和一座超級電腦的投資計畫,但也無法否認輝達享有高額台灣政府補貼的事實,身為誠實納稅的全體納稅人都有貢獻。

面對歷史機遇,政府拿出最高誠意

面對共同的成就與歷史的轉折點,賴清德總統拿出最高誠意:帶領史上首見延攬最多企業人的AI內閣,做出響亮的宣示,政府全力做廠商後盾,讓台灣引領AI新時代。

只是,在投資台灣口號吹起同時,過去能將環境的壓力留在國外的僥倖也不再,台灣要成為世界AI硬體中心,的確會帶來基礎環境的挑戰和能源的擴張壓力。

也許缺電不是真議題,過去幾年台灣已穩健走在能源轉型的路上,趕上太陽能過去30年全世界的快速進展,台灣豐富的離岸風電資源也漸次開發,由台電的公開資料顯示,在再生能源和儲能的調配下,即使加上未來可數資料中心的需求,電力供應尚屬可控。

但要達成AI供應鏈標配的百分之百綠電,或是成為全世界一流的製造重心的減碳需求。再生能源無論是光電和風電,在佔用國土與原來居民生活中的確會產生潛在衝突,如何有新一步的能源使用想像,讓AI科技的需求完成台灣能源轉型的最後一哩路,需要政府內的才智之士耐心求解。

和企業家協作,也要求他們出點想法

另外,當這一群普遍有過兩岸歷練而又重生的企業家,成為台灣推動AI時代的最重要夥伴,如何導引他們進入民主化社會運作,找出適當的參與方式集思廣益,也是台灣獨有的資源。

例如,不只從科學上尋秀能源解方,面對隨著算力增長勢必擴張的全球能源使用需求,企業家是否能研發生產更具能源效益的晶片與電子產品,使台灣成為能夠積極貢獻世界的智慧科技島。

或是在企業已經熟悉的ESG思考基礎上,在工廠之外是否有讓科技從業者和非科技從業者更加彼此融合的計劃,也是企業家和政府可以一起思考的命題。

經濟學家洪財隆指出,根據央行最新公布的經濟成長數據,近年來台灣的累積GDP成長率遙遙領先各國,但分配情況經過三年疫情又加劇惡化,台灣的勞動份額已降到43.9%,相對各國都還有五成以上。

這是我們追捧GPU的代價,當機器設備比人力投資昂貴許多,設備資本投入超過一切投入,自然資本產出也會超出一切勞動產出。如何把資本和企業經營的高毛利留給社會更多人,雨露均霑,才能達到社會包容穩定。

其實,企業家能借用的經驗,比想像中多,比如當公司派在董事會是少數派時,是如何確保公司治理穩定,不被禿鷹挾持,也許可以聽聽企業家的看法。

如何讓因AI時代來臨而興奮想晚20年退休的台灣企業界老幹新枝,將更多智慧奉獻在台灣最重要的未來20年與整體社會內外處境,才是全民之福。

政府民間合作,在教育上再平衡

政府要面對的長期課題,還有AI社會來臨在教育上再平衡。

可想而知,AI會在最快速度進入教育現場,在學校的教學者和學習者會是第一批面臨AI挑戰的人。這和過去教育現場連結最新科技設備不同,這次是漂浮在空中的語言模型,即將進入我們下一世代的意識流中。

看過三體的人,都會感受具備人性獨立思考的人才有機會掙脫AI的牢籠。即使在設備機器投資比人力投資更巨大的未來,人還是最貴重的,在中小學的人格奠基時代,我們如何協助我們的下一代,在接受無限的流量資訊同時,花更多時間來了解自己?

同樣的標準也應該拿來問每一個要採用AI的組織,甚至勇敢踏出AI內閣的執政黨。在學習AI時代的新遊戲規則同時,是否時時不忘自己政黨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回頭看看選民對自己的期待是什麼。當科技價值和人文價值做平衡,才能達成真正的創新前進。

BE WATER學習INSIDE的力量

如果有踏進2024COMPUTEX會場的人會發現,聲勢如日中天的輝達,其實在會場並沒有一個起眼的攤位,相反的,它巨大的標誌出現在各大廠的螢幕上。對比率先使用INSIDE口號的英特爾招牌如天燈唯恐別人不知,新時代的實力強弱對比十分明顯。

對於上月底才遭受中國軍演威脅,WHO再度叩關失敗的台灣,面對巨大的敵意,香港人教我們的是BE WATER,面對強大的競爭,輝達教我們的是做INSIDE的力量。

BE WATER,就像由台灣民眾自發集資的全球青鳥台灣巨幅廣告出現在紐約時代廣場,外力可以嚇阻我們,但不能阻止我們出現。

INSIDE的力量,就像我們在國際上也許沒有一個巨大的攤位,卻可以透過夥伴的力量,將影響力施展在全世界。

在令人感傷和興奮的六月,剛好你也在這裡,我也在這裡,台灣趕上了,希望我們都遇見了。一起來珍惜得來不易的成就共同發光發熱。

作者為二十年來企業創作二刀流,去哪裡始終不忘記者和企業人的雙重身分。從外派中國到矽谷分公司,由太平洋東西兩岸回望台灣,文化與生態如珍寶發光,傳產和數位經濟並列爭輝,正在寫作新書《末代台幹》。

更多思想坦克的文章

傅崐萁神話害花蓮停滯二十年

立法權如何在花東交通三法侵犯行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