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中國共產黨

俄羅斯總統蒲亭最近訪問中國受到習近平熱烈款待,雙方並簽署聯合聲明。現在提到共產主義,相信大部份人都會聯想到中國和俄羅斯。但大家知道這個理念是誰提出的嗎?共產理念的起源可追溯至19世紀,由德國的卡爾·馬克思與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提出,主張消除資本主義所帶來的階級壓迫與貧富不均。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標誌著共產主義在東方的萌芽。筆者將藉本文探討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尤其是其如何從一個小型的政治集團演變為執政黨,並分析其政策與社會主義理念的符合程度,最後提出對當前共產黨政策的個人觀點。

中國共產黨於1921年在上海成立,是在國內外壓力的雙重夾擊下誕生。面對封建殘餘和帝國主義的侵略,共產黨提出了以階級鬥爭為指導的解放路線。經過多年的武裝鬥爭和政治聯盟,特別是抗日戰爭和國民黨的內戰,共產黨最終於1949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其在中國政治舞台上的主導地位。

1978年,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標誌著中國共產黨政策的重大轉折,從嚴格的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引入市場機制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轉變旨在促進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並逐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念。這一理論強調在黨的領導下,通過市場和計劃的結合來發展經濟,同時保持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

近年來,中國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如反貪腐、減貧和環保,這些都反映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追求公平和公正。然而,這些政策在實施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包括財富分配不均和官僚體制的問題。這些問題暴露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也引發了對共產黨政策真實性的質疑。

從筆者個人的角度來看,共產黨在號召上追求的共有共享的理念,在實際政策執行中往往變質。例如,雖然中國政府宣稱推動土地和資源的公平分配,但在一些地區,土地被徵收後,農民卻未能得到公正的補償,反而加劇了社會的不平等。而筆者的祖父就是其中一位受害者。此外,雖然反貪腐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高層腐敗問題依然存在,這些問題與共產主義所倡導的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有著明顯的差距。

在這種背景下,共產黨所提倡的「共產」,在某些方面看似只是將公共資源的控制權轉移到了少數人手中,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平分配給每一個社會成員。這種現象在一些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的操作中尤為明顯,其中利益集團的形成往往與普通民眾的利益背道而馳。

總之,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經歷了從革命到執政的重大轉變,並在鄧小平時代後,尤其強調經濟建設和市場經濟的引入,形成了獨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然而,從理論到實踐的過渡中,仍存在許多挑戰和矛盾,尤其是在財富分配、社會公正以及政策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方面;當前中國社會與經濟上產生的各種問題,以及中共高層的政治貪腐,也與此脫離不了關係。

作者》小蟻人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習蒲夥伴關係聲明 中俄合作不是「沒有止境」
中國執法人員隨時查手機 打造監控大國用經濟陪葬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上任 內政為重 對美中採雙重親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