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政策優惠有哪些?從孕前至產後 補助、假期、津貼一次看

台灣生育率呈下降趨勢,在全球敬陪末座,如何提升生育率,儼然成為政府一大考驗。有關部會陸續通過生育優惠政策,以及修訂相關法律條文,期盼增加民眾生產意願。究竟目前有哪些生育優惠政策?

孕婦,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孕婦,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孕前:試管嬰兒補助 首次申請補助10萬

人工生育療程常需要龐大經費,對許多家庭而言是不小的負擔,為了滿足不孕夫婦的生育期待,行政院2021年7月推出「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方案」:

  • 補助對象:未滿45歲、至少一方具中華民國國籍的不孕夫妻。

  • 補助次數:39歲(含)以下每人最多6次,40歲至44歲每人最多3次。

  • 補助額度:低收與中低收入戶每次申請上限15萬元,一般不孕夫妻首次申請補助最多10萬元、再次申請最高6萬元。

  • 受益人數:預估每年約有2.3萬至2.8萬對夫妻受惠。

  • 負責申請單位:不孕夫妻可至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特約之人工生殖機構接受醫療,並由該機構協助辦理補助。

延伸閱讀》試管嬰兒補助7月開跑 申請流程、年齡限制、補助金額、補助次數一次看

懷孕:產檢次數提升至14次、產檢假7日 配偶也有陪產檢假

為了更妥善照顧懷孕婦女,政府也規畫產檢次數、產檢假、陪產檢假與安胎假等政策。

產檢次數方面,由10次提升至14次(安排於妊娠第8、24、30、37周)。產檢項目也新增兩次一般超音波檢查,在第8至12周、第32至26周可以各做一次;另在懷孕第24至28周時,增加妊娠糖尿病篩檢及貧血檢驗。針對各醫療院所,亦調高產檢診察費及檢驗費用,期盼提升產檢品質,並降低懷孕婦女與新生兒患上併發症的風險。

因應產檢次數增加,立法院已三讀通過《性別工作平等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將產檢假由5日提升至7日。配偶陪產假也修正為「陪產檢及陪產假」共7日,「產檢假」與「陪產檢及陪產假」薪資皆需照給。但為了不增加雇主負擔,當雇主依規定給付產檢假薪資,超過5天的部分,可向勞動部勞工保險局申請補助。

若懷孕婦女經醫師判斷需在家休養或住院安胎,可依據勞工請假規則第4條請安胎假,若未住院者一年內最多可請30天,住院者兩年內累積請假日不超過一年即可。受僱者一年內未請超過30天可領半薪,公司得以要求附上診斷證明文件。

生產:懷孕婦女至多享8周產假 工作滿6個月薪資照領

根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5條勞動基準法第50條,懷孕婦女生產前後享有8周產假,工作滿6個月請假期間薪資照常,工作未滿6個月則減半發給。不幸流產者同樣可申請產假,依懷孕周數不同,有不同的薪資計算方式和請假日數規定。

產後: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增加 父母可同時申請

現行規定,父母就業保險年資滿1年以上、子女滿3歲前,便可辦理最長6個月的育嬰留職停薪。立法院更已三讀通過《就業保險法》修正案:

  • 父母雙方可同時申請育嬰留職停薪。

  • 父母雙方可同時領取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且補助從六成薪提升至八成薪。

  • 若配偶未就業,受僱者也可申請育嬰留職停薪與津貼。

  • 育嬰留職停薪期間可少於6個月,但須大於30日,申請次數以兩次為限,且需提前告知雇主以方便人力調配。

此外,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9條原先規範,在僱用30人以上公司上班的受僱者,若有未滿3歲子女,可與雇主協調調整工作時間。修正條文頒布後,受僱於未滿30人公司的受僱者,若與雇主協商合意,同樣也可適用此規定。

各縣市相繼加碼生育津貼 盼度過虎年生育危機

除了中央修訂生育補助政策,各縣市也接連喊話將在2022年提升生育津貼,期盼能以優惠的政策因應虎年生育危機。例如台北市2021年8月宣布,第三胎以上加碼5000元;12月28日再度拍板,將第二胎生育金額提升至2萬5000元,第三胎加碼至3萬元,最快2022年3月實施。

台南市也公告,2022年起,第一胎生育獎勵金自原先6000元提高至1萬元。台中市亦調整生育津貼,從每胎1萬元提高至2萬元。苗栗縣也加碼生育津貼,從每名新生兒8800元,提升至每胎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