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讓幼兒用3C嗎?適度接觸讓小小孩在數位時代更強大
談到幼兒與數位載具、螢幕時間,很多人的答案都是 NO、NO、NO,希望孩子延後接觸,愈晚愈好。
但談到孩子在數位時代應該有的素養,又有很多人說,要及早訓練、養成好習慣與相關能力。
看似截然不同的態度,同時投射在孩子身上。關於數位工具,幼兒要怎麼從不接觸走到深諳個中三昧,還懂得善用數位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一份剛出爐、兩百多頁的報告,顛覆了過去的想法,也串起了這看來立場相反的矛盾。
這份報告在2022年收集30個國家或地區(不含台灣)的資訊,瞭解人們在幼兒教育和幼兒照顧上的數位使用行為,包括行政上的運用,也包括孩子使用的狀況。報告的名稱為「幫助你的孩子在數位時代更強大」(Empowering your children in the digital age),顧名思義,是要找到方法,讓數位成為孩子的助力,而不是禁制與阻力。
當人們談到幼兒的數位使用、上網等行為時,溝通對象多半是父母,內容則多是要父母怎麼管理螢幕時間。但報告發現,在快速的數位化發展中,其實已經有很多國家在學齡前教育和照顧系統善用數位和科技。領域包括教材、環境、教職員訓練與合作、親師溝通等。報告也因此統整了小小孩們的數位挑戰,以及建議大人世界可以進行的改革方向。
培養數位素養、降低數位落差,從幼兒園、托兒所開始
事實上,孩子在上幼兒園、托兒所時、或更早之前,就都已經跟著大人有過數位使用經驗了,內容包括上網、用手機、平板等。與其讓他們暴露在不當內容或使用方式、螢幕時間過長、個資洩漏等風險中,學齡前機構可以系統性、廣泛地教更多孩子們有適當的數位素養,在大量使用、接觸載具、暴露於各種訊息前,先學習如何負責任地使用與保護自己。
此外,數位落差的現象愈來愈普遍,而且向下延伸。孩子若能從學前教育與托育等機構開始運用數位工具學習,還可以縮短包括城鄉、貧富、與性別的數位落差。
整體而言,社會也可以更積極地運用數位工具,讓孩子儘早學習,支持他們的成長,讓他們更懂得如何善用科技與適應未來。報告指出,在芬蘭、盧森堡、瑞典、西班牙等地,已經開始幫助幼兒發展早期數位素養。
幼兒的數位課程內容也有「標準課綱」
孩子在幼兒園、托兒所學些什麼呢?根據報告內容,加拿大、德國、芬蘭、挪威、西班牙等地都訂出了課程標準綱要、教學等指引與規範,而不是讓學齡前機構獨自摸索、各顯神通。
綜合報告內容,孩子們在幼兒園裡,其實已經能開始學習可能的數位風險、隱私的觀念、保護自己、資安與數位禮儀等負責任地使用習慣,並且認識數位工具與電腦的功能與運作方式,科技如何協助他們,像是娛樂、創造、自我表達等。這些國家也強調,這些賦能做法,加上訂出法規保護孩子,比禁止使用數位工具更有意義、更有效、也更實際、貼近人們真正的生活。
幼教老師、照顧者都要提升數位力
在行政運用面,這些機構也要加強數位管理和運用能力,像是資訊安全系統、保護孩子與家庭的隱私、如何共享重要的訊息,以及善用資訊與家長溝通並支持孩子的學習,包括與家長分享適合孩子年齡的應用程式、學習工具與內容。
要做到這些,學齡前機構、老師與照顧者,都需要提升數位力。澳洲、丹麥、日本、挪威、冰島、西班牙、瑞典等地,都透過實體訓練課程、特定課程與工作坊、數位平台等方式,讓相關機構跟已經在職場上的學前教育工作者,也能與時俱進,增進數位與相關的專業能力。
政府翻轉學前教育相關法規與政策
在許多國家,並非單靠有前瞻力的學前教育機構自發進行上述應變。不少國家制定了相關政策或綱要,引領整個學前系統、以及下一代的及早轉型,包括澳洲、德國、挪威、英國等。此外,澳洲、加拿大、盧森堡、挪威、葡萄牙等地,也制定相關法規,或特別著墨幼兒的數位風險與數位安全保護。
不過,大家面對的共同難題是,幼兒發展與照顧、教育、數位安全等問題,涉及許多政府部會,難以找到單一負責又能夠全面涵蓋的機構,承擔幼兒數位安全與教育的特定責任。因此,有些國家即使已經開始採取相關舉措,但是難以具體指出他們在這方面的目標。
在現階段,難免會出現家長、教育界與官方的看法和擔憂不一致的情況。例如,幼兒是否有過度使用螢幕、以及利弊得失的種種問題。報告也列舉一些變通方式,例如,讓孩子學習數位,不一定要用有螢幕的電子設備,有些機器人玩具模組、或是有類似模擬效用的紙牌與拼圖也可以是很好的替代品。而且,這是目前各國都還在努力、尚未能好好支持的領域;有待開發,但也充滿機會。
(資料來源:OECD數位圖書館)
(責任編輯:特約編輯許如鎧)
更多親子天下文章
孩子「吃軟不吃硬」?語言治療師:咀嚼力不足可能影響語言發展
孩子有沒有睡飽?各年齡層睡眠時數建議
我們跟機器人不同!未來學習方向及10大關鍵軟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