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用光!詹姆斯卡麥隆:我拍《無底洞》差點喪命│影史秘辛

《無底洞》(圖:20th Century Studios)
《無底洞》(圖:20th Century Studios)

【文/血紅蘭姆】大導詹姆斯卡麥隆坦承,自己差點在《無底洞》拍攝過程中丟掉小命。

儘管貴為票房之王,在影史票房排行榜前五名中一個人就佔了三部,但撇開缺乏掌控權的處女作《災難水世界2》不談,詹姆斯卡麥隆在執導生涯中只吃過一場票房敗仗,那就是1989年電影《無底洞》。

由艾德哈里斯主演,片中描述一艘美國潛艦和不明水中物體意外衝撞,因此在開曼海溝沉船。隨著蘇聯船艦正急忙趕往當地,龍捲風也即將襲擊這塊海域,美國政府只好出動海豹部隊進行打撈。然而在海底深處等待著他們的,卻是意料之外的遭遇。

雖然聚焦於詹姆斯卡麥隆一向著迷的深海題材,電影以四千餘萬美金拍就、最後卻只抱回了九千萬美金。拍攝過程中更是災難不斷,巨大水槽在開鏡第一天就破裂不說,電影也一連拍了六個月,每週拍上六天、共七十小時,往往一天都拍不完一場戲,讓劇組卡司都大喊吃不消。

在巨大水槽中拍了一整天又濕又累,非但女主角瑪麗伊莉莎白瑪絲楚湯妮奧不禁在拍攝現場上情緒崩潰,艾德哈里斯某天開車回家途中也忍不住一直啜泣,兩人日後更拒絕公開提起這部電影。在拍攝現場上破口大罵、拒演走人成了家常便飯,人們還直接大肆破壞化妝間,丟沙發砸破窗戶玻璃,好發洩內心壓抑的不滿情緒。

《無底洞》(圖:20th Century Studios)
《無底洞》(圖:20th Century Studios)

詹姆斯卡麥隆日前特地現身於洛杉磯一場《無底洞》特別版放映,親自回答現場觀眾的問題。他解釋道,片中結合了浪漫元素、外星人接觸和冷戰政治,也受了不少作品影響:「當時只要任何影迷──我們說的可是三十四年前──都可以在片中看出其他電影的DNA,從《第三類接觸》一路到冷戰潛艦電影,所以我顯然有從不同方面汲取靈感。」

「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當地球停止轉動》,這是一部哲學性的科幻片,從中拋出了一個大哉問:『如果由智慧更高的生物來評斷我們的話,我們真的有這個資格嗎?』本片對童年的我造成了巨大衝擊,而我想拍出自己的版本,不過改將電影舞台設於水中,因為我對水中世界極其著迷。」

詹姆斯卡麥隆也透露,自己在拍攝本片時差點喪命:「我們有所謂的『天使』,也就是待在現場的安全潛水員,每個人都負責一、兩名演員,無時無刻都不讓對方離開自己的視線,但他們可沒有盯著我。」

「我們當時在三十英呎深度拍片。為了要在水底自由移動攝影機,我在腰上、腳上都戴了配重帶,也沒有穿蛙鞋。當氧氣筒殘量變低時,會警示你氧氣快要用光了。這玩意兒上頭有個活塞伺服調節器,所以你只能吸上一口氣,然後就空空如也了。」

《無底洞》(圖:20th Century Studios)
《無底洞》(圖:20th Century Studios)

「每個人都在調整燈光,沒有人注意到我。我試著在PA系統上呼叫水中攝影指導艾爾吉丁斯(Al Giddings),但他曾出過潛水意外、兩耳鼓膜都破了,因此幾乎什麼都聽不到。我在水中PA系統上浪費了自己最後一口氣,呼喊:「艾爾、艾爾。」他卻正在背對著我工作。」

詹姆斯卡麥隆當時雖然順利移除了自己的裝備,卻又遇上了另一個問題:「安全潛水員來到了十英呎深度,把呼吸調節器塞進我口中,自己卻沒先檢查過。它在水槽底部到處碰撞了三週,因此在橫膈膜式調節器上撕出了一道裂縫。」

「我深深吸了一口氣,卻只吸進了滿口水,再吸一次也是一樣。我們此時就快來到出口,而安全潛水員受的訓練就是要壓住你,以免你在上浮時發生氣栓、肺部過度膨脹,但我很清楚自己在幹嘛。」

「對方始終不肯放開我,我也無法告訴他呼吸調節器故障了,所以我便往他臉上揍了一拳,一路游到水面上,這才好不容易倖存下來。」幸好詹姆斯卡麥隆當時沒有什麼大礙,日後才能以《鐵達尼號》、《阿凡達》接連創下票房奇蹟。

▶歡迎加入Yahoo奇摩電影戲劇粉絲團,接收更多Movie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