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戲劇治療」:用角色扮演疏通心理的結 ,特別適合口語表達尚未發展成熟的幼兒
文:任萬寧-萬叔(北美戲劇心理協會認證導師,經營有萬叔的心café粉絲專頁)
家中寶貝是否會輸不起,一直想贏? 很有可能是遇到挫折或是他需要你的關注喔,你有發現了嗎? 光是看見外在的想贏的小霸王是不夠的,小霸王的内在藏著一位脆弱在哭泣的小寶貝,如果不及早擁抱那個受傷的寶貝,武裝的盔甲只會越來越厚越來越重。
提到心理相關的職業,大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精神科醫師以及諮商師,前者主要負責診斷、開處方箋;而後者則主要通過談話的方式,來疏通人們內心打不開的結。心理治療的領域是相當廣泛的,除了上述兩種比較常見的管道之外,也有其他像是戲劇治療、音樂治療、繪畫治療等使用藝術媒介的治療法。
而其中的戲劇治療究竟是什麼?怎麼進行?需要上台演戲嗎?這邊來解答大家對於戲劇治療常見的疑惑。
戲劇心理學是什麼?
我在紐約大學所接受的訓練,是源自Robert Landy博士於1984年所開展的「角色系統」,在工作時我們會從孩子平常熟悉或喜歡具有代表性的角色,進入到他的內心世界。透過故事創作、情境演練、角色互換與內心深處溝通,增強心理素質,達到深層的蛻變。
戲劇心理學屬於後現代主義,表達性藝術治療的其中一個分支,指的是運用戲劇的媒介來進行心理干預,達到心理的成長和轉變。
對比於傳統的諮商以口語為主,戲劇治療的特色是「非語言溝通」、「體驗式學習」、「安全」及「遊戲力」,過程中治療師會視每個學員的需求和狀態,運用角色扮演、說故事、即興創作等方式,搭配物件把內在世界具象化,幫助大家說出自己的故事。透過故事中的隱喻直接與無意識對話、連結自己的內心,釋放過不去的情緒和傷痛,達到接納自己,與自我和解。
早在希臘時期就有關於戲劇作為情感宣洩的文字記錄,在亞里斯多德的著作《詩學》中提出了,戲劇能夠釋放人的負面情緒,緩解精神上的痛苦並獲得快樂,使心靈得以被淨化(又稱為「悲劇的淨化作用」)。到了西元1930年代,英國的學者Peter Slade等人才將戲劇治療發展為專業的學術領域,並運用在正式的醫療場所。
而我所就讀的紐約大學,則是美國戲劇心理學術的發展起源地,在80年代我的指導教授Robert Landy博士,是第一位在美國東部開始教授戲劇心理學這門學問的戲劇治療師,他現在已經退休成為了榮譽教授。
戲劇治療如何進行?
戲劇治療在類似排練室的教室上課,空的空間象徵了無限的可能性,場地大小跟人數的多寡有關,需要有能夠進行肢體動作的開放度,同時也需要讓人感到被包覆、安全和信任很重要。色調會以溫和舒適為主,太鮮豔的顏色較容易帶給人壓迫感,像我跟孩子工作的話空間有保護墊,並且給孩子配置一個專屬遊戲箱,裡面放多元的物件,幫助我們理解他的內在世界。
因為進行戲劇活動時通常會席地而坐,角色扮演的時候也會需要跑跑跳跳,無論是治療師或是個案都要避免穿裙裝、高跟鞋、西裝、緊身牛仔褲這類不方便活動的裝備,建議穿輕鬆舒適的運動服。
實際執行上會是什麼狀況呢?一起來看看下面的案例故事分享。
小霸王的形成
安潔拉有學習障礙,字寫的歪七扭八,無法正常看書,成績表現不好,被同學欺負,寫一篇作業通常要花一個小時以上。她很挫敗,是個自尊心受損、沒有安全感、脆弱的孩子。我們的遊戲中她總是要贏,並且訂立對自己有利的規則(在現實生活中她沒有機會被關注)。只要發現我快要贏了,她就像是個小霸王,會馬上毀掉遊戲,甚至會朝我丟玩具。在我們的關係中,她扮演一位帶刺、不安的小霸王。
如何轉化小霸王?
在一次積木的遊戲中,她很有創意的形容積木是她愛的羊肉串。當下知道她喜歡吃烤羊肉串後,我馬上扮演起賣羊肉串的店小二,讓她當老闆,我想把她從一位帶刺、不安的小霸王引導為熱情、開朗、有自信的小吃店老闆。
我說:「老闆,今天我們要準備什麼食材?」
拓展角色
小霸王跟老闆都屬於權威性的角色,區別是小吃店老闆可發展出親切、開朗的人格特質。我扮演店小二的角色陪伴安潔拉,做她的模範,每次她來我們倆會一起備料,一起討論食譜。
我說:「老闆,我們一起備料吧!」店小二的陪伴幫她建立安全感,漸漸地她卸下武裝。
增強自我效能和修復自信心
她卸下武裝後,我帶她突破內在的困境,增強自我效能。我引導她一起為小吃店的招牌和菜單題字,帶領她重拾對寫字的信心。當我們一起題字時,我看見她的害怕與猶豫,我陪伴與鼓勵她,試了僅僅兩次後,她的字明顯變得更好讀。
至今我仍然會想起安潔拉,她曾經跟我說:我最喜歡圖書館,一個無法寫字被其他同學欺負的孩子,會喜歡來到圖書館?!當我看到她拿起積木眼睛發光的說出羊肉串時,我明白了!她的創意和自發性就是最大的天賦,我們便開始了這場即興的蛻變之旅。
有許多人聽到戲劇治療,第一個反應是想到演戲,我也被不少人問過「我不喜歡背台詞,可以來做治療嗎?」其實,如同上述的案例,她原本是個小霸王,但是戲劇治療啟動了人類與生俱來的創造力和自發性,在我創造的安全環境中,她內在被擴張,學會了權威性的角色還可以是一位有自信,親切又和善的小吃店老闆。
因此戲劇治療與戲劇對比不是在於表演的好不好,也不用強調任何演戲的技巧和美感的展現,我們認為只要投入在當下的情境中就是最美的,一切都會通過戲劇治療師的引導自然發生。當然更沒有要背什麼台詞了,也不會有打分數跟表演好或不好的評價。
透過羊肉串妹妹的例子,我們把積木變成了羊肉串、廚房玩具變成了我們的食材、桌椅和布被我們佈置成小吃店,除了使用創造故事、角色扮演、即興創作、演出等作為溝通的管道,也會視情境的需求使用音樂、繪畫、黏土等不同的素材來跟學員工作。
戲劇治療師本身也要發揮創意和自發性的來支持個案,尤其是因為這些故事都是即興發生的,我們會以活潑的、生動的、沉浸式的方式,來引導學員去演練生活中的各種需要突破的情境,再以動態的學習法,去幫助學員達到生命中的目標。
羊肉串妹妹自然的在情境中會投射出內在無意識的狀態,而治療師會陪伴在她身旁給予賦能,引導她進行自我覺察,一同挑戰困境,一起成長。
治療等於出問題?別被名稱給限制住了
心理治療源自歐美,在亞洲的文化脈絡下,常常認為治療等於精神出問題了,造成抗拒。其實戲劇治療的意義很廣,我遇過學員想要學習在團體中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想要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想要練習與另一半溝通、想要探索職業生涯和生命的意義,這樣的議題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
因此要澄清的是:戲劇治療雖然稱為「治療」,但其實並不是具有精神疾病診斷的人,才適合使用這項資源。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生命中的難關,如果我們當下沒有具備足夠的情緒工具,或是被慣性的思考、行為拉進當局者迷的漩渦中,便會沒辦法客觀地看待所面對的事。
當我們的內在處在衝突與矛盾中時,會需要藉由專業第三人的協助才能更了解自己,包含我們自己治療師也都會定期接受諮商,所以並不需要被戲劇治療(或其他心理治療)的名稱給限制住了,只要能實際幫助到我們的資源,都是很值得去善用的。
戲劇治療的最大特色:肢體、故事、角色的「非語言溝通」
人的大腦一輩子都有神經可塑性,不管幾歲都可以達到改變的,當然越早開始改變,效果就越顯著。戲劇治療的最大特色之一是透過肢體、故事、角色的「非語言溝通」。
戲劇特別適合口語表達尚未發展成熟的幼兒、高敏感族群、個性內向、抗拒表達的人。正是因為透過口語難以表達,藉由故事和角色就像戴上了面具,離真實多了點距離,上了一層保護膜。比較害羞、敏感的學員因為內在世界豐富,反而更適合通過戲劇的媒介表達自己。並且投入在藝術時,學員會進入心流,會增加對事物掌控力,還有一種幸福感,是會上癮的呢。
總體來說,小孩、成人、長者、學生、上班族、醫師和心理工作者,任何年齡、各種職業的人都很適合參與戲劇形式的活動。我在美國的康復中心跟18-70歲的精神障礙患者工作過,也待過兒童、青少年的精神科急診跟學校。因為喜歡小朋友天真無邪的笑容,現在專注在學齡前3-6歲兒童和其家長以一對一工作為主,透過戲劇幫助小朋友得到情緒跟行為的成長,也幫助家長看見小朋友的內心世界,讓家庭更加和諧,親子溝通更順暢。
戲劇治療一般會花多久時間?
戲劇治療是一個過程性導向的方法,會依據個案所要達到的目標而定,並沒有絕對幾次。因為是個人化且連續的一段長期的歷程,每個階段都會有階段性的目標。
就好比健身的概念,當你想要減脂,頭3個月的課程會幫助你的身體學習肌肉記憶,並且先練習使用機器鍛鍊出基本的肌肉量,當身體習慣了基礎的重訓後,才能使用更進階的槓鈴和啞鈴,身體才會有一些塑形的效果出來。真正健康的減脂是需要至少半年到一年時間的,而馬甲線、人魚線則需要更進階且更勤快的鍛鍊。身體不會一夕之間改變,而是隨著每個階段的狀態、目標一步一步的產生正向的變化。
人的身體都如此了,那更何況是隱藏在冰山底下的心理活動呢?以羊肉串妹妹的例子,她的療程每週一次,扣除寒暑假,總共持續了10個月。從臨床的數據和經驗顯示,至少要定期每週一次,定量參與12次,就會看見正面的改變,這也是奠定蛻變的基石。
延伸閱讀
美中兩強在南亞、中東外交過招,區域國家只好兩邊下注、誰也不想得罪
音樂雖然無法抵擋俄烏戰爭的炮火,卻能凝聚時代中的惶惶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