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蔣經國兩岸交流格局的接班人?

機緣巧合,1月13日是台灣大選投、開票的日子,也是蔣經國先生逝世36周年紀念日。往常台灣的藍綠政治人物對於蔣經國的評價會出現嚴重的兩極化。國民黨大老馬英九和脫離國民黨、成立親民黨的宋楚瑜都一直以蔣經國貼身秘書自居。但民進黨大老對於蔣經國則是諸多怨懟,例如,民進黨創黨元老之一的姚嘉文曾經在演講時說蔣經國對台灣最大的貢獻就是「死得早」。

然而,時過境遷,今年的選舉似乎對於蔣經國的認知風向在改變。非國民黨籍的賴清德和柯文哲居然爭相蹭起蔣經國先生。賴清德在去年12月26日第二場政見會上說,蔣經國走的是「落地生根」路線,放棄落葉歸根,而國民黨接受「九二共識」,死抱「一個中國」神主牌,這對得起經國嗎?柯文哲日前則聲稱自己作風最像蔣經國,近日又批國民黨失去當年蔣經國打虎的氣魄,說人民還在懷念蔣經國,表示台灣根本沒進步。當然,中國國民黨的候選人侯友宜則早在2023年10月參加國民黨組織的立委誓師大會期間,就宣示來年1月13日蔣經國先生逝世紀念日讓台灣重新起飛,並於12月30日電視辯論會的結論部分再次提到這個紀念日。

蔣經國是台灣經濟騰飛的創造者,不論是大搞「十大建設」、實現經濟騰飛、創立台積電,還是同意大陸老兵回鄉探親、促進兩岸交流、推動台灣民主制度改革,這一切都對台灣影響深遠。

今年的大選馬上到來,台灣再次面臨十字路口。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已經公開表態,不僅不接受「九二共識」,而且在去年12月28日第三場政見發表會上提到「ECFA不是台灣應該走的路」,而在30日的電視辯論會上則再次強調「兩岸互不隸屬」的「台獨」言論。當日,中國大陸國台辦猛批賴清德的言論暴露出其頑固「台獨工作者」、「兩岸和平破壞者」、「台海兵凶戰危製造者」的真面目。

所以,中國國民黨的候選人侯友宜能不能披荊斬棘、力挽狂瀾,在此台海危機的時刻當選,從而扭轉兩岸愈來愈冷的走向,並開拓蔣經國開始的兩岸交流局面?這不僅取決於侯友宜和中國國民黨的努力,也取決於台灣民眾尤其是年輕人的覺醒。

台灣民眾往往會高估台灣的國際作用,低估大國競爭背景下國際局勢迅速惡化的可能性。未來有一天,當美國在烏克蘭和中東騰出手來,下一個目標一定會是中國大陸,而刺撓中國大陸的最佳工具就是台灣。

回顧以往,美國在歐巴馬政府時期基本上沒有打「台灣牌」,不是因為歐巴馬困於經濟危機無暇顧及,而是因為台灣在馬英九主政下積極推動兩岸交流,美國失去了挑撥的空間,只好作罷。而在蔡英文執政下的台灣,因為不承認「九二共識」,妄圖「倚美謀獨」,逐步淪為了美國予取予求的「聽話棋子」。

眼下, 台灣大選臨近,任何否認「兩岸同屬一中」的主張、反對兩岸交流的聲音和妄圖「以武拒統」的論調,都有可能將大量的台灣青年送上戰場。

開弓沒有回頭箭。所以,開弓之前要慎之又慎。台灣民眾不希望戰爭,希望和平穩定,希望發展經濟,所以一個溫和理性的政府是優先之選。侯友宜堅持「九二共識」,掌握了兩岸交流的「通關密碼」,不僅可以促進兩岸交流和台海穩定,還可以給台灣青年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更重要的是,台灣不需要像民進黨執政時陷入中美博弈的危險漩渦。或許這樣的選擇,才是對推動兩岸交流的蔣經國先生最好的紀念吧!(作者為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