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7成民眾不同意高中禁愛令 但憂挫折忍耐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4日電)近年私立高中的「禁愛令」屢屢出現爭議,黃昆輝基金會今天公布1項調查,68%民眾「不同意」禁止高中以下學生談戀愛,但仍擔心青少年難以處理人際挫折,應加強情感教育。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透過針對18歲以上民眾進行網路問卷調查,於7月15日到8月15日間完成1萬3191份有效樣本,今天舉辦記者會公布結果。

近年私立高中的「禁愛令」爭議,屢屢躍上媒體版面,教育部一度發函,要求各校重新檢視校規,不能籠統地將情感交往、關係曖昧、情感行為不檢或類似規定,作為懲處要件。

調查顯示,對高中以下學校的「禁愛令」,有高達68%民眾不同意(37.8%不同意,30.2%很不同意),男性和高學歷民眾,不同意的比率較高。

然而調查也顯示,78.6%民眾認為青少年面對人際挫折或關係不順利時,情緒管理能力不好,並有81.4%民眾擔心時下流行的網路交友模式。

調查指出,79.1%的民眾表示在個人成長過程中,有被排擠或孤立的經驗;60.5%支持將情感教育列入必修課程。

另外,民眾普遍認為青少年與友伴關係和諧,但與家人的關係較不好。與家人衝突最常見的原因包括學業表現、交友狀況、沉迷網路、升學就業等。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田秀蘭分析,民眾普遍認為不要禁止學生談戀愛,但又擔心無法面對情緒挫折,可見情緒管理教育相當重要。

田秀蘭建議,可先鼓勵學生透過寫札記、靜坐等方式,練習自我覺察、辨識情緒;學習調節情緒,以深呼吸等方式讓自己回復平靜;逐步培養自律習慣,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也能以同理心回應對方的情緒。

田秀蘭提醒,青少年追求自由,但自由與責任是綁在一起的,及早學會辨識並管理自己的情緒,會是一生受用的資產。

黃昆輝基金會民調小組召集人郭生玉表示,各級學校都應落實情感教育,台灣雖然沒有單獨設科,但屬於性別教育的重要一環,應融入課程教學。台灣學校重視升學,情感教育往往被疏忽,希望教育單位拿出有效的方法和策略,避免老師「高興教就教,不高興就不教」。

郭生玉也提到,家長不見得知道如何應對青少年的情緒,且調查也顯示家人關係較差。然而,遭遇情感挫折時,人們往往最期待家人的陪伴和接納,因此教育單位應從親子教育著手,加強家長對情感教育的知能。(編輯:管中維)113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