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中共遭逢最嚴峻挑戰 《中國大掠奪》董尼德:年輕人碰上恐龍時代的執政者

習近平作為自毛澤東以來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領導人,於今年3月開始他的第三個5年任期。他多次表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邁向「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然而,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曾經樂觀的中國社會開始對未來感到擔憂。

習近平提出的「共同富裕」目標看起來難以實現,該國社會收入差距已達到有史以來的最大水平,城市地區最高收入的20%家庭平均收入是最低20%家庭的6.3倍。應屆大學畢業生難以找到工作,中產階級在房地產市場崩盤中遭受損失,而富人則因習近平政府對網路、科技、金融等部門的打壓而陷入困境。

中共長期以經濟成長換取對人民政治自由的嚴格限制。然而,現在這種社會契約變得不再清晰,中共開始轉而追求「社會穩定」將設為首要目標。《中國大掠奪》一書作者董尼德(Pierre-Antoine Donnet)告訴《風傳媒》,他認為中共正面臨自1949年執政以來最嚴峻的挑戰,而明年的情況可能比今年更糟。

<cite>在北京的一條人行道上,一名房地產經紀人站在那里看著人們走過。中國經濟再顯疲緩,政府試圖安撫緊張不安的購房者。(AP)</cite>
在北京的一條人行道上,一名房地產經紀人站在那里看著人們走過。中國經濟再顯疲緩,政府試圖安撫緊張不安的購房者。(AP)

董尼德指出,現在中國不僅經濟狀況嚴峻、人口首次出現負成長、外交軟實力下滑,還面臨世代對立的問題,年輕世代與中共高層的思想差距日益擴大,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贊同習近平主導的國家政策,而採取「靜默反抗」。

他提到,習近平10月30日對全國婦女聯合會高層表示,要積極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加強對「年輕人婚戀觀、生育觀、家庭觀」的引導。他表示:「習近平說得很清楚,告訴中國婦女,她們的職責是相夫教子。但誰會想聽他的?今天的中國年輕人,無論女性或男性,思考方式都不同了。我認為中國的未來變革將主要來自年輕一代。」

<cite>上海陸家嘴金融區。(AP)</cite>
上海陸家嘴金融區。(AP)

經濟情勢差,習近平責無旁貸

現年70歲的法國資深新聞人董尼德,年輕時曾在臥室懸掛周恩來的海報。在1980年代,對中華文化充滿熱愛的他分別在香港中文大學和台灣師範大學深造華語。成為《法新社》(AFP)的記者後,他曾在中國長住8年,期間親身見證了中國人從文革浩劫中走出,以及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經濟奇蹟。

30多年過去,儘管已離開中國、自新聞界退休,董尼德一直未停止對這個國家的觀察。去年8月,他通過著作《中國大掠奪》深入剖析了中國政府對人權的迫害、對民主的監控,以及對環境和科技資源的掠奪。明年1月,董尼德即將推出新作《中國:虛幻無實的天朝帝國》(Chine: l’Empire des illusions)法文版,闡述中國地緣政治和經濟情勢並非其所描繪的樣貌,中國龐大的對外宣傳體系已經失靈。

「今年官方目標是全年GDP成長5%左右,這對中國已是非常糟糕的數字,是數十年來最低的目標之一。」董尼德指出,中國數十年來首次出現如此低的GDP成長率,連帶造成高失業率,尤其是年輕人。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發布的數據指出,中國青年失業率已達21.3%,相當於每5名中國年輕人,就有超過1人為找不到工作而苦惱。

「但非官方的數據比這還多一倍,大概是40%至45%左右。」他解釋:「儘管官方隨後決定不再發布青年失業數據。但在非官方的研究中,北京有一位研究人員表示,這個數字翻了一倍。」他指出,因此年輕人遭遇到非常大的問題,絕望氛圍蔓延,養老負擔日益沉重,在社會上的處境變得很困難。

<cite>前法新社(AFP)駐北京記者董尼德(Pierre-Antoine Donnet)。(陳艾伶攝)</cite>
前法新社(AFP)駐北京記者董尼德(Pierre-Antoine Donnet)。(陳艾伶攝)

習近平的權力集中,使他在危機中難以推卸責任。董尼德指出,中共領導階層內部也存在一些對習近平的批評,今年8月在北戴河舉行的會議上,中共老一輩幹部中的一些人批評習近平,「他們說這是你的錯。清零政策是一場災難,那是你的決定。現在你必須管理這些混亂。」

董尼德指出,習近平主導激進政策的後果還體現在,「對許多西方商人來說,現在不再值得在中國投資了。」他補充指出,外國直接投資(FDI)數據大幅下降,無疑加劇了中國的經濟問題;許多西方商人已經決定離開中國,轉向越南、印度、馬來西亞或印尼進行投資,而不再將資金投入中國。

中國官方最新數據顯示,外資第3季直接投資為負118億美元,自1998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值。董尼德指出,這歸因習近平「做出了一些瘋狂、愚蠢的決定」,例如反間諜法給國際投資界帶來了困擾,「所以我認為,責任在於習近平先生決定的政策。這是他犯下的另一個錯誤。」

<cite>2023年11月2日,習近平向李克強的遺孀程虹致哀。(翻攝網路)</cite>
2023年11月2日,習近平向李克強的遺孀程虹致哀。(翻攝網路)

公眾悼李克強透露訊息

董尼德指出,習近平的對手李克強,是一位傑出的經濟學家,「他為中國經濟做出了許多貢獻,但被習近平邊緣化了。」他進一步表示,對於李克強10月27日猝逝,考慮到中共高層領導通常擁有專門的醫療隊伍,李在3月卸任後沒多久就去世,使人不禁懷疑其中是否有蹊蹺。

董尼德提到了公眾悼念的情景,並將其與胡耀邦的死亡做了比較。他說:「1989年2月,胡耀邦死於心臟病。值得注意的是,他是改革派,曾承諾使中國更加自由開放。他對年輕一代而言是未來的承諾。悼念他的運動演變成了天安門革命,最終以軍隊射殺年輕學生結束。」

李克強在安徽的故居被鮮花包圍,哀悼人潮絡繹不絕。董尼德指出,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的民眾對李克強給予極高的評價,稱他關心百姓生活,是中國歷任最好的領導人,「這足以說明對習近平的含蓄批評,也是顯示中國內部有些東西不太穩定的一個跡象。人們正在哀悼李克強,對習近平是不舒服的情況。」

<cite>2023年11月2日,身穿藍色背心的保全人員在安徽合肥的李克強老家附近站崗,街道上堆滿了民眾追思李克強的花束。(美聯社)</cite>
2023年11月2日,身穿藍色背心的保全人員在安徽合肥的李克強老家附近站崗,街道上堆滿了民眾追思李克強的花束。(美聯社)

中國新世代vs恐龍時代的執政者

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年1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人口數為14億1175萬人,較2021年末減少85萬人,這是中國61年以來首次出現人口負成長,顯示中國政府催生政策並未奏效。董尼德指出,中國的人口問題極度嚴重,拒絕結婚生孩子是一種「反抗」,「我的看法是,對中共的威脅是年輕一代將繼續存在。他們將繼續不遵循他們的命令。」

對於這是否可能導致中國社會問題或混亂,董尼德認為:「不會,如果以為中國明天就會迎來政權更迭,那就太天真了。中共國家機器太強大了,因此沒有辦法透過內部革命來改變這一點。我認為變革需要一些時間,隨著年輕人思想的演變,一步一步地進行。」

他指出,根據對中國年輕一代的觀察,城市生活的大多數人有辦法利用VPN等工具,來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事」,也明白他們的生活與美國、台灣等地區的不同之處。他說,再加上一些人找不到工作,在絕望處境下,連心裡話都沒有辦法表達,「國家不希望他們表達,所以年輕人乾脆舉起空白的紙張示威」。

<cite>2022年11月27日,在北京街頭舉著白紙和平抗議的群眾。(AP)</cite>
2022年11月27日,在北京街頭舉著白紙和平抗議的群眾。(AP)

「但年輕人才是中國的未來,而他們的想法和習近平完全不一樣。」他指出,未來人們要面對的問題是「如何建立一個可控制氣候變遷的世界」,「對此中共並沒有給出任何答案,他們只為上一代服務。今天他們沒有提供任何東西給下一代,所以他們與年輕人之間存在著一場世代戰爭。」

他說:「要知道,當我在台灣的捷運上,看著兩個站在我面前的男子,可以馬上看出他們是情侶。在中國是不可能做到的,因為同性情侶必須躲起來,不能公開出櫃。所以對中國年輕人來說,中共正在限制他們表達身體和自己是誰的自由。」

他說,不僅如此,年輕人推動的社會運動例如「#MeToo」,對中共來說也是威脅,因為這是一種不同的思考方式,他們無法接受這一點,其他像宗教、性別意識覺醒也是一種威脅。董尼德指出:「中共領導階層很僵化,就像活在恐龍時代一樣,在他們的觀念裡,你必須服從,但我認為部分年輕一代不可能接受這樣的方式。」

<cite>中國陝西省西安市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美聯社)</cite>
中國陝西省西安市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美聯社)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