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性」超尷尬?國健署教4招實用技巧

▲輕鬆的場合反而相當適合開啟性健康對話的場合,只要願意談、有時機、正向鼓勵與溝通、指導孩子思考與負責任,就能平和而不尷尬地開啟對話。(示意圖/翻攝pixabay)
▲輕鬆的場合反而相當適合開啟性健康對話的場合,只要願意談、有時機、正向鼓勵與溝通、指導孩子思考與負責任,就能平和而不尷尬地開啟對話。(示意圖/翻攝pixabay)

[NOWnews今日新聞] 學生寒假在家時間增長、農曆春節緊接而來,一家人相處的時間也明顯增加,尤其過年待一起,什麼話題都可能出現,唯獨「性」話題堪稱雷區,弄不好就會惹得一室尷尬。面對孩子好奇、成人尷尬的局面,衛福部國健署提醒,這樣輕鬆的場合反而相當適合開啟性健康對話的場合,只要願意談、有時機、正向鼓勵與溝通、指導孩子思考與負責任,就能平和而不尷尬地開啟對話。

國健署指出,正值青春期的孩子逐漸會面臨到這個時期的煩惱,對於「性」相關的議題也會開始好奇,卻不知道如何開口向家長或親友詢問,自己與同學閒聊或從網路尋找可能是錯誤的觀念,為了避免不正確的學習,親子間建立正向的溝通模式、成為為孩子們堅強的靠山更加重要。

📍做個可以討論的父母

許多家長會覺得自己對「性」所知太少,認為無法或不知道怎麼跟孩子談「性」。其實,家長不需要以一位性學專家的角度,才可以跟孩子談,只要您願意跟孩子談,讓孩子感覺您是個可以一起討論「性」話題的對象,會幫助解答問題或陪伴著他一起找答案,不會因為聊這個話題就被您責備或懷疑,建立彼此的互信與互動,往後孩子遇到這方面的困擾時,就會願意向您詢問或求助。

📍創造可以討論的時機

青春期的孩子不像兒童時期有各種疑問都會主動詢問,需要家長們採取主動或伺機而動,從生活中取材並把握機會開啟話題,例如透過新聞報導或學校生活事件等,由父母先以開放式問題向孩子提問,如:你對這個事件有何看法?雖然孩子可能會以簡答或還好的口吻來表達,家長可把握對話的時機,有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想法。

📍運用正向鼓勵與溝通

青春期的孩子注重自主與獨立,需要別人的尊重及肯定,也可以感受的到「你是真的想要關心我」,還是「我如果跟你說了就會被罵」,因此家長可多用正向鼓勵的溝通技巧,包括同理、尊重、肯定、鼓勵及分享彼此等,來取代負向的溝通方式,例如權威禁令、假設性懷疑、批評否定等。

📍指導孩子思考、決定及負責任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有機會訓練思考,並學習自己做決定,再依據自己的決定去行動而獲得經驗,從而學習負責任的態度。父母在跟孩子溝通時,可以用開放的態度先聆聽孩子想法,一起分析事件的原因與可能後果,再提供家長的想法及過去經驗,引導討論不同情境選擇的利弊得失,並在溝通中培養其分析與做決定的能力。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備戰春節旅遊潮!桃機估單日湧13萬人次 尖峰時段安檢全線開啟
迎接春節別忘整理家庭藥箱! 慢性處方籤「介於這時」提早領藥
春節不罷工了!長榮航與機師達成協議 拍板「最高加薪13.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