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從災難中見識一個國家的文明

日本元旦剛發生7.6級強震,隔天1月2日傍晚,羽田機場又發生飛機碰撞事故,一架日本航空516號班機與海上保安廳的運輸機碰撞起火,幸好日航機上367名乘客、12名機組員,全員撤離,只有17人受傷,不過準備運送震災物資的海上保安廳飛機JA722A,機上6名乘員,有5人遇難,機長重傷送醫。

日本與台灣都位於地震頻傳地帶,日本遇到的事故也有可能發生在台灣,所以未雨綢繆很重要,記得台灣921大地震時,全台團結合作,當時全球晶片應聲上漲還擔心一年內無法正常供應,結果不到一個月就完全恢復。

日本於2011年3月11日發生規模9.0強震,並引發大海嘯、火災及核災等一連串災害,釀成史無前例的「複合式重大災害」圖:大海嘯過後的岩手縣街景/維基百科
日本於2011年3月11日發生規模9.0強震,並引發大海嘯、火災及核災等一連串災害,釀成史無前例的「複合式重大災害」圖:大海嘯過後的岩手縣街景/維基百科

這次的日本災難也讓世界刮目相看,自2011年311震災後,日本的建築即以保護「人」為標準,311大地震是日本少見複合式災難,地震、海嘯與核災連續襲擊,日本政府也從救災經驗中發現,特大型天然災害重建仍有瑕疵,因此做滾動式調整以應對,為進一步整合各方資源,讓災民儘速恢復正常生活,2013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大規模災害復興法》,將大規模災害提升至國家等級,針對單一大規模災害,進行救援與重建。

這些經驗都顯示日本在各項防災上的努力,台灣於921大地震後,也有重新制定建築法規,日本的做法值得學習,預防勝於事後的補救。

再來看日航客機與海保運輸機踫撞事故,民航機379人全員撤離,海保5死1傷,此次空難,日本救援表現如同「不可能的任務」電影中的情節,全球驚豔,他們怎麼做到的?

筆者認為,應歸功於日本平時防災訓練得很踏實,遇到空難時,服務人員不驚慌,依序引導乘客盡速離開,危機處理明確「生命第一、行李不要拿」這次空難再度證明日本文化水平的高度。

人在東京大地震的大陸民眾說:「如果有世界末日,願意在日本這樣的國家平靜面對。」圖:從311地震海嘯中倖存的岩手縣「奇蹟的一本松」/東日本大震災海嘯傳承館官網
人在東京大地震的大陸民眾說:「如果有世界末日,願意在日本這樣的國家平靜面對。」圖:從311地震海嘯中倖存的岩手縣「奇蹟的一本松」/東日本大震災海嘯傳承館官網

胡晴舫記者在《人在東京大地震》一文中寫道:「東京各大樓即刻開放空間,供應茶水毛毯,讓民眾入內避難,便利商店免費提供飲食,商家主動在門口擺上熱湯……。沒有了大眾運輸,許多東京上班族嘗試在寒夜徒步回家,……全城塞車,車燈閃亮如聖誕燈飾,不聞一聲喇叭。兩旁夾道魚貫人群,井然有序,不推不擠…。渋谷車站前擠滿回不了家的群眾…,一向把手機當身體器官般依賴的東京人在公共電話前大排長龍,等著跟家人報平安。沒人掄起拳頭敲打鐵門,沒人哭泣喊叫,沒人趁機大發政治議論。…,那個夜晚,平時吵雜震天的渋谷車站卻安靜得有如一座露天教堂。」誠如一位在東京遇震的大陸民眾說:「如果有世界末日,願意在日本這樣的國家平靜面對。」

人性的尊卑,往往在大難降臨時見出真章,日本社會也在這次震災和空難中再讓世人領教了它的深度,日本能台灣也能,加油!

論壇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