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國社會人倫盡失的高考,真的能改變你甚至家族的命運嗎?



文:李華(曾經在中國政府機關任職,後因言獲罪,現流亡海外,著有《自由的遠方》)

中國一年一度的高考季又來了,作為一個曾經參加過高考的人,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我的心情都非常複雜。一方面我慶幸自己不要再經歷這場令人身心飽受折磨的考試,另一方面我也為自己因高考錯過一些人生的美好而遺憾。

還記得當年老師和家長們不遺餘力地對我們說:「高考是你們人生中最關鍵的時刻,高考可以改變你們每個人的命運。」「高考改變你的命運」這句話今天依然回蕩在我們耳邊,當年經歷過這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考驗,現在也走上工作崗位的人,回過頭來看看,高考真的改變你我的命運嗎?

如果再較真一下,什麼叫改變命運呢?一個正常的社會需要每個人都去改變自己的命運嗎?在西方民主國家,上不上大學完全是自己的興趣愛好,上大學的人和不上大學的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都會受到社會的尊重,西方人也許永遠不會明白,中國人為何如此執著地通過高考改變命運。

高考讓中國社會人倫盡失

中國古時候通過科舉考試選拔文官,一方面為封建王朝輸送了源源不斷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讓底層的平民百姓有了向上流動的機會,這無疑是科舉積極的一面。但是明清以來的八股取試僵化了讀書人的思維,造就了范進、孔乙己這樣的怪人,不能不說這是科舉制度扼殺人性的一面。

今天科舉制度雖然已經被廢除了,但是高考重新取代了科舉在中國人心中的位置,很多中國人寄託於它改變自己甚至家族的命運。

在很多家長、老師和學生的眼裡「十年寒窗苦,一朝為高考」,在參加高考之前,一個家庭都要以備戰高考的孩子為中心,學生要以高考為中心,其他事都可以不用管。家長為了讓孩子安心讀書,可以辭去自己的工作,在學校附近租房來全心全意照顧孩子,這時候的孩子就算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家長們也可以接受。

我們鄰居家的一個孩子,二十多歲的大小夥,考上了重點大學,但是每次放假回家,我經常看到他的父親在院子裡給他洗澡。我不知道一個連自己的生活基本上都不能自理的高材生,將來會對家庭和社會有什麼用?

前段時間網上流出一段影片 ,裡面說:「中國某地一個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因為平時不堪忍受奶奶的嚴格管教,用農藥將奶奶毒死了,他的父母為了讓孩子能參加高考,跪在地上求奶奶娘家人不要追究。」這則消息雖然後來被中國官方闢謠,屬於網友個人杜撰,在中國這樣類似的事情其實不在少數。

有些考生的至親不幸在高考前幾天去世了,家人可以忍痛將消息不告訴孩子。最近中國著名高考補習中心:毛坦廠中學的一位學生,可以心安理得讓得了癌症的爺爺像照顧自己。每當我看到這些新聞,沒有感動,只有震驚,高考真正做到了讓中國人可以拋棄親情人倫。

在高考這樣一個嚴厲的指揮棒下,唯成績論英雄是必然的。對學校來說,提高學生成績,創出高升學率是他們的第一要務,也成了老師們的教學業績。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銷售公司,為了懲罰一些沒有完成業績的銷售員,讓他們學狗爬、互扇耳光的新聞。其實學生也像這些銷售員,老師就是公司主管,學生沒有考出好成績,老師就可以用各種方式來羞辱學生。而那些考出好成績的學生,不管其他方面多麼不盡如人意,他們都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學期末還會拿到一張金光閃閃的「三好學生」獎狀。

除了樹立好學生的典型,老師們也非常善於宣傳一些勤奮刻苦的事蹟。還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中考是高考前的小目標,我們班主任經常在班會上誇獎一位同學,說她:「每天起早貪黑學習,中午午休的時候手上還拿著一支筆,你們如果也有這種精神,什麼學校考不上呢?」 我當時確實很敬佩這位同學,不過現在想來有點慎得慌,這怎麼和「董存瑞捨身炸碉堡」、「火燒邱少雲」的情節很像啊,睡覺拿著筆才能表現出大無畏的學習精神嗎? 不幸地是,這位經常受到英雄式讚揚的同學,最後瘋掉了。

家長們對孩子成績的孜孜以求,不僅是為了讓孩子考上好的大學,也是為了讓自己面子有光。孩子們在一起,可能會討論怎麼玩,家長們在一起,必然會談論孩子的成績。最近中國的一位老師因為在家長群裡發了學生默寫古詩的成績,被一些學生家長逼到辭職。看到這則新聞,不難想像中國家長的自尊心是多麼強,這件事也提醒那些為人師表的老師們:你們眼中的成績,並不能代表一個學生的全部,學會尊重別人應該是你們教給學生們的重要一課。

高考讓中國人傲慢無知

中國是一個受儒家文化影響很深的國家,「以人為本」、「仁而愛人」的觀點讓中國社會和諧向善。但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和「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觀念,也讓這個民族不經意地暴露出不知從哪裡來的無知和傲慢。

《儒林外史》裡面的范進自20歲開始應考,直到54歲,才受廣東提學使周進的青睞,勉強考中秀才,得知自己終於中舉後,竟喜極而發狂。一個被科舉耽誤了三十多年的人還能如此執著,支撐他的除了有讀書人的骨氣,還有那出將入相,享盡榮華富貴的誘惑。

魯迅《呐喊》中的孔乙己可以說生動表現了中國讀書人的形象,裡面形容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唯一穿長衫的的人。古時候只有讀書人才穿長衫,勞動大眾穿短衣,孔乙己雖然窮困潦倒,但是他依然放不下讀書人的架子,不願意做一個短衣幫來養活自己 ,他的優越感來自於諸如「茴」下面的「回」字有幾種寫法。

今天的大學生和當年的這些腐儒們難道有什麼區別嗎?今天的大學生雖然早已失去了當年天之驕子的光環,但是他們依然難以走下神壇。這其實也不是大學生自己一手造成的,而是這個社會的風氣使然。

我們經常看到某個山溝裡的村子,走出了一個大學生,全村人像過節一樣歡天喜地送大學生進城。這樣的故事沒有讓我看到喜悅,而是可悲。上大學難道才是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嗎?

在周圍人的殷切期盼下,這些大學生畢業後,怎麼能甘心做一個平庸的人呢?他們可以和那些學歷不如自己的人共事嗎?當這個國家的就業形勢嚴峻,他們願意被用人單位像蘿蔔一樣隨意挑選壓價嗎?他們會成為像孔乙己那樣,站著喝酒而唯一穿長衫的人嗎?

在中國,一個人體不體面,一看穿著,二看工作。做藍領工作的人,收入再怎麼高,在別人眼裡都算是不入流的一群人。而那些穿梭在高檔CBD, 整天西裝皮鞋的人,哪怕是警衛保全都會帶著幾分傲氣。

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聽到「學歷不等於能力」這樣的話,這句話本沒有錯,但是一般說這樣話的人,自己學歷可能並不是很高。在現實社會中,學歷是你進入一些企業的通行證,有些企業在篩選簡歷的時候,如果發現你不是985、211院校畢業,直接Pass掉你,他們不會給你什麼展現能力的機會。

很多走上工作崗位的人,還會繼續燒錢讀個MBA或者其他更高的學歷,這其實是符合投資回報比的,因為這是獲得更高職位的一個重要籌碼。翻開那些中國省部級官員的個人簡歷,哪一個人不是研究生、博士學歷,後面可能還會註明某某黨校函授教育。當所謂的學歷可以用金錢或者特殊關係來獲得,這也是今天的大學生變成下里巴人的原因。

曾經有人說:「當你獲取的知識越多,就會越發現自己的無知。」作為一個知識儲備豐富的大學生來說,不應該妄自菲薄,也不應該妄自尊大,保持一顆謙卑的心,才會讓自己更強大。

高考改變不了你的命運

高考曾經像科舉制度一樣,改變了一部分人的命運,那是在一個極度不正常的社會狀態下,中共政權人為地將人分為了三六九等,限制了他們的流動。以前的農民進城都要到村委會那開張介紹信作為通行證,那些考上大學的農村學子真可以說鯉魚跳龍門了,因為他們有了成為城市人的資格。

如今的中國政府對人口的管制不如以前那麼嚴格,在一定程度上允許了跨區域的人口流動,但是嚴格的戶籍政策依然將人分出等級,那些高考的獲益者們,他們是含著金湯匙出生,談不上改變命運。

如果中國各省的考生都用同一張考卷參加高考,最後都以同樣的分數標準錄取,那會比現在公平許多。現實情況是很多省不同卷,就算是用同一試卷的省份,最後錄取的標準也會不一樣,所以今天的北京大學被外地人戲稱為北京人大學,復旦大學被戲謔為上海人大學。

2016年中國教育部出台了一份《高考錄取生源跨區域調配》的檔,根據檔的精神:像江蘇、湖北這樣錄取率高的省份要調劑一部分名額給西部地區,以促進高等教育公平。最後這個政策引起了江蘇、湖北兩地考生家長的強烈反彈,他們的訴求很簡單:兩個省都是人口大省,考生競爭本來很激烈,再削減錄取名額,他們不能忍受。另一方面北京、上海的錄取率一直居高不下,為什麼不分配他們的名額呢?

一個本來就不公平、不正義的高考制度還要奢望它改變你的命運嗎?我們不過是中國高考的受難者。

曾經有網友做過一個調查:他們在淘寶網輸入每個省份的名字,最後顯示的商品很有意思,上海以旅遊產品居多,四川、重慶以美食居多,而我們江蘇卻是以各種高考複習資料居多,有網友戲稱我們江蘇的特產是書。我看了這樣的結果,悲涼之情油然而生。

回顧我十多年來的求學生涯,除了小學有短暫的快樂時光,初中、高中何嘗不是圍著升學打轉呢?我們每天都和書本打交道,所有做過的習題和試卷串接起來大概可以繞地球一圈。我們為高考付出了人生中最寶貴的青春歲月,沒有品嘗到情竇初開的甜蜜,沒有感受到擁抱大自然的舒暢。不僅如此,我們的視力變模糊,腰杆佝僂了,眼睛也不再清澈透亮,完全變成了一個別人眼中的書呆子,這樣的我們走上職場還會叫座嗎? 我們不禁要問曾經「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付出真的值得嗎? 高考沒有改變我們的命運,相反改變了我們的人格,我們都是受害者。

如果今天的我們還能繼續活著,那只能說我們是高考壓迫下的倖存者,還有很多人因為高考犧牲了生命,這不是危言聳聽,每年高考前後,我們都會從新聞上看到某某高考考生跳樓自殺的消息,一個什麼樣的制度可以把人逼到如此絕路? 這和台灣的228、白色恐怖有什麼區別呢?

如今台灣政府正在大力推動社會的轉型正義,雖然社會大眾對此毀譽參半,但是不能否認它的積極意義。中國現在難道不需要一場轉型正義嗎? 這樣一個扭曲人格、讓社會人倫盡失、讓社會大眾傲慢無知的高考制度,還不應該早日被廢除嗎?我們需要一個「高考受難者紀念日」。

延伸閱讀

■  圖博不是香格里拉,而是黑暗東方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