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親自「創造」玩偶!這間絨毛玩具店靠著細緻體驗,培養忠實粉絲

美國泰迪熊玩偶專賣店熊熊工作室(Build-A-Bear Workshop)日前公布 2021 年第三季度財報,銷售額達 9,510 萬美元,撇除去年因為大流行而受到衝擊的銷量,與 2019 年同期相比也增長了 35.2%,其成長幅度更勝過玩具巨頭美泰兒(Mattel)、孩之寶(Hasbro)和樂高(Lego)。

熊熊工作室的成功並非偶然,它以「體驗」為主的商業模式,培養出一群忠實粉絲,創造出亮眼的營收。

重視體驗 DIY,讓小朋友親自從無到有製作玩偶

熊熊工作室創辦人克拉克(Maxine Clark)的創業動機,來自於一次和友人去買絨毛玩具時,卻發現店裡只有玩具卻沒有人味,顯得格外冷清,讓她決定於要開一間注重互動體驗的玩具店。

在孩子進到熊熊工作室時,會有店員引導小朋友選擇喜歡的布偶套,然後逐步替玩偶填充棉花、放入一顆布做的心臟,也會替玩偶梳理毛、穿衣,最後再到電腦前替玩偶命名、寫身高體重,形成一個「出生證明」刷過條碼,代表著這個獨一無二的娃娃從此誕生!

《哈佛商業評論》分析指出,當人們自己製作或組裝一件物品之後,往往會更加重視它,這種現象又稱作「宜家效應」(IKEA effect),以熊熊工作室的例子來說,親子共同在門市中製作玩偶的過程,讓消費者對玩偶付出了勞動或情感,也因此賦予它額外的價值,漸漸的,顧客會沉浸於這種感覺,進一步成為該產品或品牌的忠實粉絲。

另外,熊熊工作室將自己定位為「服務小孩」的品牌,因此在公司內部設置了「兒童顧問」團隊,專門接收孩子們的建議和回饋,應用在新商品的開發和改善上,「當大人願意傾聽小孩說話時,孩子們會有被認可的感受,這無形中會帶給孩子們好的影響。」克拉克表示。

疫情中也在做體驗延伸:網路分享、電商選購

「我們一直是一個以客戶體驗為核心的品牌,除了在店內的互動,離店之後也要與他們保持連結。」克拉克說。

孩子們從門市買走絨毛玩具之後,品牌也會從不同管道繼續和孩子們互動,不讓體驗斷線。像是他們會鼓勵小朋友寫信、寄照片到公司,再由他們整理後在網站上分享小朋友與玩偶的生活故事。

疫情期間民眾不能到門市體驗,熊熊工作室也讓顧客可以在網站上替玩偶選衣服、填出生證明等。去年11月,它還升級自家電商,將過去只能選取項目的設定,改成具有互動性的體驗,讓顧客可以用拖曳的方式慢慢幫晚偶填充棉花。

隨著疫情趨緩,人們壓抑許久的聚會需求爆發,熊熊工作室也趁勢推出「舉辦派對」(Build-A-Party)服務,讓客人可以客製化更多、更大型的商品。

「我相信我們賣的不只是玩偶,我們賣的是微笑。」克拉克深信,熊熊工作室雖然在品項、規模上仍遠不及玩具巨頭們,但透過線上線下、店裡店外各種有溫度的互動體驗,可以和顧客建立關係,讓他們對品牌和玩偶,產生獨特的情感。

資料來源:The Motley FoolHarvard Business SchoolTTEC

更多報導
服飾業也搶進「元宇宙」世界!虛擬服飾、社交元素吸引青少年族群
內有鱷魚牙齒!這家遊戲新創推出訂閱制桌遊,超逼真體驗征服數萬玩家
「了解消費者」有多重要?看樂高如何與成人粉絲直接溝通,從中找到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