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廢掉國民義務教育吧!」認為廢除公立學校就能促進階級流動,是把問題想得太簡單



文:張正昕 日前,有論者認為台灣應該針對教育做到以下五項改革: 1. 廢除義務教育 2. 廢除公立學校 3. 廢除政府規定教材 4. 廢除政府主導的聯考 5. 廢除政府分配教育研究預算 作者似乎認為,教育應該是「許多販售知識和價值觀的教育機構組成。學生不需要到升大學選科系時才第一次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而是從小到大認為自己要學什麼東西,依自己的需求向市場尋找適合自己的教育」。並且,這樣可以讓「下一代將學會從小就為自己的人生選擇負責,成為一個完完全全的獨立個體」。 進一步,作者主張教育的目的只有三個: 教育人民人生意義和正確價值觀 作為底層階級向上流動的管道 培養商業市場需要的人才 他宣稱,現行教育制度做不到第1點,因為「西方哲學教會學生獨立思考,而台灣教育給學生的是儒家那套君君臣臣的封建思想,美其名為『社會傳統價值』,基本上就是主子對奴隸洗腦的那一套」,他認為這種教育只會產出奴隸。現行教育也做不到第2點,因為「然而現在,幾乎沒有底層的家庭不了解教育對於提昇階級的重要性,只有窮得負擔不起教育的家庭、很少拒絕參與教育的家庭──但教育也幾乎完全失去了提昇社會階級的功能:那怕還存在著大學入學考試,台大收的弱勢家庭學生只佔了0.5%,台北市大安區和台東學生比例為32:1。我們不要再騙自己了。現行的體制早就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了」。因此他主張政府應該把現行的教育預算中撥給學校的補助經費換成教育券,發給低收入戶家庭,作為某種教育補貼,讓低收入戶學童可以接受教育。 此外,作者也認為現行教育制度做不到第3點,因為「教育永遠是落後於市場需求的」。因此,他認為把教育回歸到市場中才能夠最直接反應市場需求。他認為,台灣現行的教育制度「擅長培養出的『標準化工具人』,在未來將會毫無價值。而未來產業所需的創造力,卻是政府主導的教育培養不出來的」,而且,只要「政府只要繼續控制著教育的預算、繼續能夠決定哪個教授能拿經費、繼續決定哪個系所能收多少人、繼續決定所有人必須讀什麼書,我們的創造力教育就只會永遠被扼殺在搖籃裡」。 雖然這篇文章的主張值得深思——確實,我們必須要好好思考,當我們要求學生每天要坐在教室裡八小時(或以上)時,我們到底要他們幹嘛。但我認為,這篇文章最大的問題在於作者的論證無法支持他的主張。接下來,我將討論作者的五項主張以及他所認定的三項教育目的。我認為,作者的主張本身有可能存在著矛盾,而且作者似乎沒有想清楚他到底是要廢除「義務教育」還是「教育制度」。進一步,作者所指出的三項教育目的也缺乏論證支持,很可能僅僅只是斷言而非論證。最後,我想指出,作者的概念確實新穎、也值得討論,同時作者關於教育現況的洞見也相當精準。但是,我不認為作者提供的解決辦法是適當的;而且,我也認為作者的論證並不足夠支持他的主張。 首先,作者似乎沒搞清楚義務教育的範圍到哪裡。在主張現行教育制度無法促成社會流動時,作者舉的例子是台大;可是,台大並不是義務教育的範圍之內。換言之,作者實際上是拿高等教育舉例,來佐證義務教育做不到「促進社會階級流動」。問題是,一方面高等教育本來就不是義務教育的範圍;另一方面義務教育是不是真的打算促進社會階級流動也值得探究。 其次,廢除公立學校與作者指出的三個問題似乎沒有直接關聯。一所私立學校仍然可以只教中國傳統經典、上課內容完全按照中國古典典籍。確實,作者可以說「在自由市場中這種學校會被排除」,但這個宣稱有點難以成立:畢竟,我們可以想見一定有家長偏好這種教育,於是送學生進入這類學校就讀。如果在作者所偏好的那種自由市場中也可能存在這種教育內容,那麼更大的問題似乎是教育內容的審定,而不是有沒有公立學校。 而廢除公立學校真的就會更有利於促進社會流動嗎?這恐怕也很難成立。或許作者有考量到這點,因此主張政府應該要提供教育券補貼中低收入戶。但是,這樣一來跟直接設立公立學校的差異在哪裡呢?如果公立學校的概念是政府提供資金,讓學生能以較低金額接受教育,那又何必另外設立教育券的制度?而且,設立教育券的主張根本上似乎與「廢除政府分配教育研究預算」的主張衝突:一方面要求政府規劃資金補貼中低收入戶學童受教育,另一方面要求政府不得規劃教育預算。這樣的主張實在很難成立。 另一方面,廢除公立學校就能讓市場需求與教育內容完全吻合嗎?這似乎也很難成立——畢竟,當作者自己主張「教育永遠落後市場需求」時,我們可以合理預期,即使是私立學校,即使課程規劃上可能比較靈活,它還是無法百分之百與市場需求同步。 第三,作者主張廢除政府規定的教材,因為政府編定教材只會教出奴才而非人才。但實際上現在似乎沒有政府編定的教材了。一綱多本的制度是由出版社自行編輯課本;政府編定大綱。換言之,政府認定哪些東西是重要的、需要教的;而由出版社根據這些指示規劃細節。 確實,這裡頭有許多可以爭論的:到底由誰來認定哪些需要教?高中老師?大學教授?義務教育內容應該要多少程度與學界研究同步?與生活同步?這些都是值得問的問題,但那都無法直接推得「政府應該收手」的結論。 更進一步,由政府編定課綱和教育制度到底教出什麼樣的學生,恐怕也沒有那麼直接的關連——我們可以設想,政府編定課綱時採取中立的態度:政府指出某個議題是重要的,但開放老師教導各種不同詮釋、甚至要求老師們要教導各種不同詮釋。比如,政府可以認為死刑議題是重要的,然後老師們要教導學生支持與反對死刑各自的立場與論證為何。在這樣的教育底下,學生們還只會是「服從威權,乖乖做事的工具」嗎?還是我們比較有可能會教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公民呢?如果我們認為後者比較有可能,那很顯然問題不是在政府規不規定教材;而是政府怎麼規定教材、以及政府在規定教材時採取什麼立場的問題。 第四,廢除政府聯考的主張似乎與作者所宣稱的三個目的毫無關聯。作者也似乎沒在文章中試圖做任何連結。標準化測驗有其重要性:它提供一種測量學生學習成果的方式。我們應該多依賴標準化測驗是另一個問題,然而即使「因為過於依賴標準化測驗,而認為標準化測驗可以決定學生的興趣」,這也不表示我們就應該廢除它。 一個人每天喝八杯咖啡以致於他心悸很嚴重,不代表他就應該從此不喝;那只代表他應該少喝一點。同樣的,我們過度依賴標準化測驗,不代表我們應該徹底廢除它。主張廢除標準化測驗會有很嚴重的後果:一來我們會失去測量學生學習成果的方式(除非你認為測量學生學習成果不重要);二來我們也失去某個客觀評鑑教育成效的依據。確實,這仍然不代表我們應該完全依賴標準化測驗,但這同時也不代表我們應該徹底廢除他。 第五,主張廢除政府分配教育研究預算本身是有歧異的。一方面,可以解讀為主張「不讓政府分配教育研究預算」,另一方面,可以解讀為主張「政府不編列教育研究預算」。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看不出作者是想要宣稱哪一個。 結合作者最核心的理想:讓教育回歸自由市場,我認為作者想要主張後者:政府不編列教育預算。而這個主張相當危險:政府不編列教育預算代表所有教育機構(不論是國小還是大學)全部都會失去政府給予的補助。但是,這樣作者的主張就不僅僅是廢除義務教育了;他的主張根本上是廢除所有教育,包括高等教育也一樣。 更進一步,這個主張也似乎是在說:政府不應該資助任何學術研究。政府甚至不能提撥一筆經費成立一個獨立研究的學院,因為那是教育研究預算的一環;政府也不能給予任何研究上的經費補助,因為那也是教育研究的一環。 我可以理解作者原意是希望學術研究能夠獨立,不受政治力的影響;但政治力如何影響學術研究,根本上取決於政治權力能否約束自己。即使讓政府縮手不資助學術研究,政府如果真的想要打壓學術研究,他仍然有辦法做到——比方說派人每堂課都旁聽。政府資助與否根本上與學術研究獨立與否無關。更何況,把學術研究推到自由市場的領域,不代表學術研究就此獨立了——自由市場更有可能、也更容易透過資金影響學術研究。想像一下,如果有某家製糖企業願意提供一年一億經費做研究,但是研究結果必須是糖對健康有益,不然就不給這筆經費。這難道不是另一種影響嗎? 最後,作者並未替自己所主張的三個教育目的提供佐證,也似乎沒有釐清這到底是「教育」的目的,還是「義務教育」的目的。為什麼教育一定是要培養正確的價值觀?為什麼教育不是培養人民思考什麼東西更有價值、以及為什麼有價值的能力?為什麼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民眾問問題的能力?此外,讓社會底層得以向上流動到底是「教育」整體的目的,還是「義務教育」的目的,還是「高等教育」的目的?我們往往不認為義務教育的目的是要讓社會階級得以流動;義務教育的目的更像是培養民眾在這個社會中某些基本的學識、能力。 義務教育的內容是什麼可以爭議,但那不代表義務教育的目的就應該是促進社會流動。即使所有的國小、國中、高中都變成私立學校,這也不表示私立國小、私立國中、私立高中的目的就包含了促進社會流動。社會階級能否流動似乎比學校是公立還私立更為複雜;如果單純認為把學校從公立改成私立就能解決問題好像有點太過簡化問題了。而且,義務教育本身與學校應該是公立還是私立並無直接關聯。政府可以強制多少歲以下的孩童必須受教育,但不在乎孩童上的是公立學校還私立學校。進一步,我們也得問作者為什麼教育的目的一定是培養商業市場的人才?我不否認這可能是其中一項目的,但是教育的目的難道不包括培養學術人才嗎?難道不能包括培養政治人才嗎?如果單純認為教育目的是培養商業人才,似乎把教育的範圍畫得太過侷限了。 作者的文章確實指出現行教育制度中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也確實值得我們思考是否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但是,我不認為作者提供的建議真的能夠回應這些問題;我同時也認為作者在教育目的的主張上太過斷言而缺乏更細緻的論述。但是,我確實同意他的觀察:現行的教育制度有著極大的缺陷,而這個缺陷也確實需要我們更努力的尋找其他的解決辦法。有別於作者,我認為我們可以不需要要求政府不介入教育、也不需要廢除義務教育;我們只需要政府採取與現在不同的做法就好。 延伸閱讀

■  停止上班打瞌睡的六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