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英國人愛上刈包 台灣女孩的美食西遊記
倫敦最火紅的刈包店BAO以台灣經典小吃為基礎,將食物結合藝術,改造成英國人為之瘋狂的必訪名店,不僅讓異鄉遊子解思鄉之苦,也讓台灣以外的民眾品嘗到來自寶島的好滋味。
文、攝影/簡玉晴 (中央社駐倫敦記者)
英國人氣刈包品牌BAO於2013年在倫敦起步,最初為市集餐車,由畢業於藝術專業的台灣人張爾宬(Erchen Chang),與港裔英籍兄妹鍾承達(Shing Tat Chung)和鍾慧婷(Wai Ting Chung)共同創立。三人因旅遊台灣時受在地美食啟發,成為BAO的誕生靈感。店名「BAO」英文讀音近似中文「包」,BAO共同創辦人Erchen曾說,B、A、O三個字母對她而言更有Bakery of Artistic Objects(烘焙藝術品)的含義。
當豬血糕遇見黑布丁 台灣小吃逆襲登米其林
由於三人都是藝術背景出身,張爾宬受訪時說到,當初並無開設餐廳的打算,然而食物卻成為他們三人創造力的交集點。其他兩位創辦人也希望將餐廳經營結合藝術,從食物、店鋪陳設,到粉絲專頁排版與官網風格,BAO的每個細節都能看出精心設計的用心。
BAO已在倫敦蘇活區(Soho)、國王十字(King’s Cross)、波羅市場(Borough Market)等地區擁有六間分店,其中蘇活分店連續九年入選米其林必比登名單。每間分店各具特色,蘇活分店推出的台灣經典小吃豬血糕,從混合糯米和豬血,到拌入香料,並將表皮煎至香脆,最後擺上一顆醬油醃製的蛋黃,每一步驟皆由BAO親自製作而成。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傳統美食「黑布丁」(Black Pudding)也是以豬血或牛血為原料,再添加動物油脂、穀物與混合香料等,與豬血糕有異曲同工之妙。
肖爾迪奇(Shoreditch)與巴特西(Battersea)分店則主打麵食。肖爾迪奇店內的牛肉麵選用由台灣進口麵粉新鮮揉製,再搭配濃郁的湯底以及慢燉牛頰肉與牛小排;巴特西店的招牌擔仔麵則以慢燉豬絞肉配上煮熟的蝦子,並佐以油封大蒜。有些分店甚至附設台灣人最愛的KTV,滿足客人味蕾和娛樂的雙重需求。
白蘿蔔絲取代滷肉餡 素食刈包也可以很Chill
BAO以台灣小吃為概念出發,順應英國當地口味,將台灣街頭小吃精緻化。在食材選用上,BAO使用進口台灣麵粉、池上米等,讓消費者品嘗最貼近台灣的味道。此外,考慮到英國素食人口眾多,BAO還推出Vegan菜單,素食的所有品項皆不含動物性成分,像是將刈包中常夾入的經典滷肉替換成香酥蘿蔔,雖然與傳統刈包迥異,但酥脆的外衣包覆著香濃白蘿蔔絲,依然不減刈包的好風味。
此外,他們還會搭配不同節日與季節,推出限定商品。像是在母親節時打造花朵造型的蒸包,或是在炎炎夏日與倫敦人氣冰淇淋店Chin Chin Ice Cream合作,推出冰淇淋刈包作為限定款品項,將店內招牌刈包夾入香蕉太妃糖巧克力冰淇淋,帶來全新的味蕾體驗。
記者實際走訪BAO位於蘇活區的分店,店鋪空間雖然不大,卻帶給人賓至如歸的溫馨感。餐廳內也能見電鍋、台灣啤酒杯與茶具等,整體氛圍充滿台灣元素。由於BAO在倫敦的高人氣,即使在平日中午時段仍人潮不斷。BAO的客群以非亞洲人為主,有家庭、朋友,也有獨自前往用餐的客人;服務生與廚師也不限於亞裔人士,顯示出餐廳環境的多元性。
從倫敦紅回台北 迷你刈包燒進民生社區
身為女性經營者的張爾宬,表示店內員工有超過五成為女性,很驕傲能夠擁有優秀的女性烘焙師,也由衷感謝她們為BAO辛勤的付出。今年5月,BAO更登上《星期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最佳工作排行榜,他們從10年前剛創立時僅三位員工,至今已有超過200名工作夥伴。
BAO表示會繼續創造安全、包容的工作環境,讓BAO成為人們實現願望的地方,來到店內工作不僅能施展抱負,也可以在此持續學習、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2023年為BAO創立10週年,BAO與Foodie Amber合作,在台北民生社區的咖啡外帶店A STAND舉辦海外快閃店,也是品牌首度登台。當時推出「迷你刈包」等特別品項,將英國人心目中的「台味」帶回台灣,BAO也因此獲得台灣《GQ》、《VOGUE》等知名時尚雜誌報導。
飲食常被視為了解一個全新文化的最佳切入點。近年來,倫敦街頭出現越來越多台灣美食,如牛肉麵、雞排、小籠包,更不用提風靡全球的珍珠奶茶,都在當地擁有超高人氣。如今,還能在英國本地連鎖超市如M&S與Waitrose的冷藏區見到刈包麵皮,方便消費者帶回家自行料理,足見亞洲美食在英國市場中日漸增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