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厚人情韶華春秋 迷人的鹿港小鎮

文:寧劍書

提起鹿港的第一印象,大多是耳熟能詳的樂句「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這首知名歌手羅大佑發表於民國71年的〈鹿港小鎮〉,優美旋律帶領人們穿越時空品讀歷史,細細感受早年的小鎮風華。

如果我們把臺灣地圖在掌心對摺,位於島嶼西岸的中心,大致就是鹿港的位置。幾百年來韶華春秋,鹿港以其優勢的地理位置,成為開臺重要港埠,卻也因為港口經年泥沙淤積,逐漸淡去通商口岸功能,轉型為文化與人文歷史的重鎮。

鹿港之名,首見於1696年(清康熙35年)高拱乾修訂的《臺灣府志‧卷四武備志》,當時的鹿港被稱為「鹿仔港」,1783年才改名為「鹿港」。荷蘭時期與明鄭時期,鹿港屬於平埔族原住民巴布薩族(Babuza)馬芝遴社區域。清治時期之前,因為距離中國大陸沿岸最近,港闊水深的鹿港因而成為繁榮的商業港口。清乾隆49年(1784年),鹿港與福建泉州蚶江正式設口開渡,開啟了鹿港的黃金時代。

目前小學課本中推介臺灣勝景,是這樣描寫鹿港:「鹿港鎮、在彰化,臺灣史上名氣大;先民冒險過黑水,聚落成鎮傳佳話;龍山寺、天后宮,雕刻精美唐山工;求神拜佛遊客多,拜完媽祖拜關公;九曲巷、走迷宮,方磚古道滿地紅;十宜樓上看風景,品茶望月對清風;牛舌餅、鳳眼糕,大街小巷香味飄;如果想嘗古早味,請來鹿港走一遭。」從上述文字中,不難看出鹿港的人文、歷史與風情。

雖然現今的鹿港已不再是「港」,但由於發展得早,小鎮內留有不少古蹟,形成重要觀光資源。課文中提到的鹿港天后宮,前身為鹿港天妃廟,是鹿港的信仰中心,也是臺灣最早唯一奉祀湄洲天后宮開基聖母神尊的廟宇,這尊於清朝初年由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將軍奉請來的媽祖,是臺灣第一尊來臺湄洲開基天上聖母,已有近四百多年歷史,與鹿港龍山寺一樣,早已被政府核定為國定古蹟。

現任彰化縣長王惠美女士,曾經擔任兩任鹿港鎮長,對於鹿港的一切了如指掌。她從小穿梭在鹿港的巷弄間,深刻體會鹿港濃厚的人情味。小鎮裡許多雖然斑駁卻滿載歷史的老宅,不斷吟詠著鹿港這座具有濃厚人文味道的小鎮,動人的篇章。王惠美說:「鹿港擁有宗教、工藝、文化資產、美食等諸多元素,傳統工藝透過現代工藝師的詮釋,再加上年輕世代帶入的創意服務、混搭懷舊風情,總是能吸引不同興趣的旅人,從四面八方來到鹿港。」鹿港的美,就像一盅深邃的佳釀,值得細細品味。

鹿港曾經是清朝歷史上的臺灣經濟貿易中心,在這個人情豐厚的小鎮,涵融了所有的文化、工藝與習俗,更見其深奧。鹿港在地眾多國寶級藝術家,都是功力深厚的能工巧匠,包括木器、佛像雕刻、錫器、燈籠彩繪等,許多大師皆匯聚於此;在「桂花巷藝術村」中,藝術家共聚一堂,隨時歡迎遊客的造訪。在這裡,藝術家們會透過趣味DIY和民眾互動,邀請每個人親近藝術,還能選購各式紀念品,將藝術帶入日常生活;鹿港特有的習俗如龍王祭、七娘媽生等節慶活動,也是全臺少見,見證了鹿港的獨特與絕美。

穿梭在古意盎然的鹿港巷弄間,遊客就像是走入時光的隧道,永遠都會有新鮮事迎面而來,與自己撞個滿懷。是的,鹿港就是一座充滿魅力的小鎮,將隨時張開雙臂,熱情迎接從四面八方遠道而來的您。

鹿港龍山寺歷史悠久,雕刻精美唐山工,可感受出建築物的非凡特質與寧靜莊嚴。(圖:吳佲璋、方麒舜)

古早味傳統甜餅,料好實在好吃不甜膩。(圖:吳佲璋、方麒舜)

充滿魅力和人情豐厚的小鎮,涵融了文化、工藝與習俗。(圖:吳佲璋、方麒舜)

巷弄間悠閒漫步,探尋小鎮古蹟,或街頭上一片片散發耀眼金黃色的烏魚子,總是能吸引不同興趣的旅人。(圖:吳佲璋、方麒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