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近香奈兒 Métiers d'art 工坊系列的頂級工藝之作,Chanel Métiers d'art, des ateliers au défilé

「 行李將於1 1 月3 0 日封箱, 朝著曼徹斯特方向前進! 」Aska Yamashita 說道,她是Montex 藝術總監,Montex 是一所藝術工坊,正在籌備 Chanel 12月7日在英格蘭北部舉行的工坊系列。兩週前,大約七十套定案服裝的倒數計時,已經從位於巴黎第19區的 Le 19M 工坊總部開始。雨水沖刷的石板天空下,這座由建築師 Rudy Ricciotti 所設計,外觀使用玻璃和混凝土建構、佔地25,000 平方公尺的建築,就像一台巨大的織布機優雅地伸展出白色緯線。自2019年以來,Chanel 子公司 Paraffection 將旗下工藝工坊(Métiers d'art )聚集於此。其中包括 Lesage 刺繡、專門製作羽毛和花卉的 Lemarié、靴子製作 Massaro、刺繡和裝飾工坊 Montex 等。其中一些工坊於19 世紀就已經成立,1985年 Chanel 將其收購,並繼續作為 Chanel 及其他高級訂製和成衣品牌的供應商。幾天後在曼徹斯特舉行的工坊系列,就是展現他們卓越技藝的年度盛事。

Chanel 2023/24 Métiers d'art 工坊系列籌備工作報告

在這個微冷的清晨,Le 19M 走道滿載精益求精的氣氛,這是一座通往狂野夢想的現代思維迷宮,藉由雙手縫製亮片、山茶花( Chanel 代表花朵)或軟呢布料。

這裡每天聚集大約600名工匠,其中81%是女性。「從10月中旬開始,Virginie Viard(Chanel 藝術總監)來到 Le 19M 與團隊腦力激盪、選擇樣品」,Aska Yamashita表示。說到曼徹斯特這座全球流行音樂的王國,曾經是一座熱愛它足球的工人階級城市,19世紀以棉花工業而聞名,也是1858年爭取婦女參政權的英國女性 Emmeline Pankhurst 誕生地。

「我不想做搖滾樂手的造型。為了創作這一個服裝系列,我從愛慕樂手的女孩身上獲取靈感。斜紋軟呢布料是創作的主要元素,但並不是複製 Coco Chanel 穿著 Westminster 公爵西裝外套的模樣。我受到 Coco 的啟發,他為軟呢服飾賦予了繽紛色彩。我在其中添加了流行音樂的動感元素」,Virginie Viard 說明。12月7日晚上,牧草綠、活力洋紅、動感橙串織起軟呢布料,為曼徹斯特的暗沉夜色增添繽紛色彩。

在歡躍的英國模特兒 Edie Campbell和 Karen Elson 身上的衣服,發現了更多的龐克細節(柔滑皮革、連身裙上衣裝飾繡有 Chanel 別針)和象徵英格蘭的細節(繡在包包上的可愛茶杯)和流行文化(足球球衣風格徽章),受到「狂徹派」(Madchester)獨立樂潮的影響,表現在服裝的色澤。在造型中,在一件帶有Montex 著名刺繡的連身裙上,亮片光影仿如黑膠唱片。

曼徹斯特及其周邊城鎮,誕生了 The Smiths、Joy Division、New Order、Oasis 等知名樂團,也是開發許多特別聲音的獨立唱片公司 Factory Records 創設地點,商標及許多被人廣為收藏的專輯封面,是出自平面設計師 Peter Saville之手。1982年開始,由傳奇音樂俱樂部 Haçienda 所錄製的專輯造成近十年的狂熱崇拜與化學反應,對此嚴峻的城市作出狂暴的報復。Peter Saville 作為時尚品牌的藝術指導參加了Chanel Tour 在英國展演的服裝秀(並為展出預告掛名)。

這是一個極速蛻變的象徵,「Factory 獨立音樂受到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前衛思潮所啓發,由年輕人發動,表達對社會的不滿。《In A Lonely Place》(注1)作者 Michka Assayas 同時也是搖滾評論家,將其解釋為:透過某種恐怖美學惹惱他人。

這種美學可說是極簡主義,屬於地下運動。不曝光任何廣告、團體名稱在封面上極不明顯,即使如 Haçienda 名稱也很常隱而不見。Factory 的藝人們受烏托邦思潮影響所及,對於社會帶有深沉與清晰的觀察」。透過 Chanel 重新詮釋,調性變得較為柔和。

Haçienda 的 DJ Dave Haslam 激昂地提醒,「某些革命者已經成為當權者」。根據曼徹斯特《The story of the pop cult city》(注2)作者提及,「這是一個忠於自我的城市,具備獨立、反抗及冒險精神。曼徹斯特音樂表現的反叛精神,讓我著迷,我想見證這種對比,透過褻瀆、甚至幾乎粗暴對待花呢布料。碾壓它,撕裂它」,Maison Lemarié 藝術總監 Christelle Kocher 解釋道,他認為「這種衝撞與冒犯是英國特有的文化,結合半龐克、半資產階級的混合體。」迴異於曼徹斯特的狂野,Le 19M 工坊裡沒有音樂聲響,到處都是集中精神的工匠,氣氛甚至是肅穆的。

提交樣品的時刻越來越接近,為作品建立「識別證」,以便在波城(Pau)和義大利的工廠進行更大規模的製作。作為卓越的藝術工坊,如今也面臨時尚產業的主要挑戰之一:尊重生物多樣性。在Lesage,環保紗線樣品(再生棉或有機棉,標有「Ecocert」保證的紡織品)懸掛在工坊的牆面。多年來,Chanel 一直致力轉型於永續發展;Chanel 時尚活動和高級工坊總裁 Bruno Pavlovsky 說明「在此過程中,藝術工坊受到支持,他們是這項轉型運動的核心。選用可溯源的材料,產品製造過程受到工坊高度重視。」

「在 Lemarié,會使用到動物羽毛作為裝飾,因此我們的目標是讓整個生產過程完全透明。」 Christelle Kocher 解釋,「我們與自己的農場合作以確保這一點。」有一個問題讓人很想知道,一個城市如何成為經典?《Oh Manchester,so much to answer for》的書中寫道:史密斯樂團(The Smiths)「Suffer little children」(注3)的歌詞提供了答案。The Smiths 是最受設計師喜愛的搖滾樂團。

(註釋1)Le Mot et le reste 出版。(註釋2)《Manchester, England,The Story of the Pop Cult City》 Fourth Estate出版,1999版本。(註釋3)The Smiths 1984專輯。

Anne-Lise Spivac
軟呢布料創作者
Lesage工坊
這一切都始於這台機器,用於織布,也用於定位。織紋圖樣指示材料的佈局。 我們的角色是將工作室提供的參考資料構成一則故事。同時間,我自己會進行研究,特別是從 Pinterest 搜尋資料,並提出建議:儘管有所限制,我們還是被賦予表達的自由。為了這次的服裝秀,我致力於獨特而華麗的英式時尚軟呢。我們的布料具有無與倫比的柔軟度。在每個框架上,不同的紗線穿過緯紗,組合成獨特的圖紋:這是數學變化。「Tweeder」意指玩弄數字和顏色的技法!

Justine Le Duigou
工坊副手
Montex工坊
精確、速度、耐心:是的,工匠必需具備一些特質!並知道如何好好地閱讀說明文字,從技術指導說明中掌握刺繡所使用的材料,是耀眼的亮片,還是一般即可?柱狀還是圓珠?這裡,我正用 Lunéville 鉤針製作帶有黑膠唱片風格的織物樣品,這會需要花上一周的漫長工作。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從旁觀看學習,當能夠掌握技巧後,就能開放思緒,達到心流狀態!

Aska Yamashita
藝術總監
Montex工坊
三十多年前,我第一次踏上Montex…,之後,我再也沒離開過這裡!在那個年代,縫製一頂時裝帽飾並非主流工藝。從那時起,我享受與優秀團隊共事的感覺,深受感動並享受作為其中的一員,我很高興手工業和工藝越來越受到重視。Le 19M 證明了一切。這個系列最讓我投入的,是帶有金屬環的連身裙,就像在蕾絲上刺繡,幾乎和珠寶工藝一般精細 —— 這是前所未見的技藝。基於我與Virginie Viard多年合作所建立起的信任,我毫無保留地為她提供服務。我和她一樣對音樂充滿熱情,曼徹斯特的這場服裝秀,讓我想起了我曾經有多喜歡 Anton Corbijn 執導的電影「控制」(Control)描述「Joy Division」樂團主唱的生活。

Margot Ambrosio
時裝工坊副手
Lemarié工坊
我 18 歲從義大利來到這裡,經歷 Berçot 工作室和巴黎 Académie de Coupe 成為了一名打版師。從製作電影服裝開始,我愛上了在 Lemarié 的工作。從精確的圖案開始,將其細微剖析到毫米,以便開始進行製作。在曼徹斯特這場服裝秀中,我們設計了斜紋軟呢山茶花,還設計了一款風琴褶點綴飾帶的連身裙,上面飾有安全別針,並繡上金屬管及珍珠母貝裝飾:非常Lemarié 的龐克風格!

Christelle Kocher
藝術總監
Lemarié工坊
我來自普羅大眾階級,憑藉著熱情、決心、專業知識,達到成功,我是一個鮮活的例子。這代表了藝術工藝的非凡境界。我很驕傲能成為法國追求卓越專業的一份子。自2010年起,我將作為藝術總監的專業知識傳授給年輕一代。因為科技發展,手工業得以用更現代化的方式完成,不再需要一直用手工重複動作。今天,我們可以在布料上面印花、用雷射裁切、捲曲、調整筆觸、染色⋯,這是一場永無止盡的遊戲,也是技術的躍進。就像這件裝飾有山茶花和施華洛世奇水晶的黑白花呢大衣,需要上千小時的工作才能完成。

本文Marie Claire美麗佳人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LV為何再與創意總監Nicolas Ghesquière續簽五年合約,天才藝術家的十年冒險旅程

女性行家與他們的腕錶:TAG Heuer機芯研發總監Carole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