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前進行政院,接下來的政治局面會怎樣?

作者/獨立評論
文/冼義哲

賴清德赴政院記者室 與媒體交流致意 (照片來源:中央社)
賴清德赴政院記者室 與媒體交流致意 (照片來源:中央社)

9月4日行政院舉辦直播記者會,院長林全以「為利總統人力布局之需要」為由,宣布向總統蔡英文請辭。記者會後總統府發出新聞稿,表示「總統蔡英文在懇談後勉予同意」。

林全內閣預計於9月7日總辭,行政院長一職則將由台南市長賴清德於8日接任,屆時「賴內閣」將正式上路。

雖然「林下賴上」的風聲早已傳遍市井,此新聞一出不至於帶來驚喜或驚嚇,但無可否認的,將會牽動整個台灣的時局。

行政院長林全宛若俠客一般退場,讓世人看見在薄情寡義的政壇中,林全對於蔡英文徹底展現了江湖道義,一路為蔡英文兩肋插刀。

而與林全扮演的「宰相」角色不同,行政院長之於賴清德來說無疑更接近「儲君」地位的明朗化。此一人事異動,也說明蔡英文政府正式進入2018年基層大選的備戰階段。

▍ 接下閣揆,是跳板還是最後一站?

賴清德的動向一直備受矚目,先後傳出國安會秘書長、總統府秘書長、參選2018年新北市長到接掌閣揆都有,尤其是組閣一事,每當林全推動重大議案遭受反挫或內閣出狀況時就會被提起。

如今從林全手上接下行政院長的棒子,賴清德自然不可能沒有任何的評估與考量。

正如謝龍介所說,「當行政院長絕對不是賴清德的第一選項,是派系妥協下的結果」,新潮流系為了避免賴清德重演「朱立倫困境」、被徵召去選新北市長,幾經推演,才得以同意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長。

當前最被熱議的問題,便是賴清德會不會因為接行政院長而斷了總統夢?行政院長論實際權責是天下第二人,卻也是很多政治人物的最後一站。

過去40年來,沒有人能以行政院長一職為基礎更進一步當上總統。連戰沒有、謝長廷沒有、蘇貞昌沒有、游錫堃沒有、吳敦義也沒有。最後一個問鼎總統大位的行政院長是蔣經國,而那時總統根本還不是直選。

對於政治明星來說,行政院長一職好比試金石,被各界以「儲君」來稱的賴清德此時接掌閣揆,人民得以對賴內閣任期內的表現「聽其言、觀其行」,能一目了然的窺見好壞,更能全面的認識一位政治人物,賴清德日後擔任行政院長所做的所有決策,都將牽連他未來參選總統的可能。

同樣的,賴清德必須站上第一線,面對來自媒體、反對黨與公民團體的監督,也必須扛起所有政策的成敗,而這一切對於賴清德過去所累積的政治光芒,都會是某種消耗。

機運與危機,是銅板的兩面。賴清德可否擺脫前人的命運、有朝一日成為「賴總統」,或者逃離不了歷史的重演、與總統大位無緣,一切都端看未來賴內閣的表現。

至於對於表現狀況的預測,筆者認為參考他過去擔任市長期間的施政狀況與行事作風,都可勾勒出一些輪廓。

▍ 市長前進院長,賴清德會不會改變?

賴清德的高人氣無須贅言,蔡總統點名接任閣揆,便是最好的例證。

但賴清德任內「拒進議會」一事、處理一例一休與南鐵等爭議政策的過程、留下高漲的房價和海平線,並不能說他的施政成績單完全「潔白無瑕」。

而賴清德強勢的性格與行事作風,連謝龍介都跳出來「提醒」,再加上如何處理與總統之間的分工等憲政問題,無處不是考驗。

謝龍介雖以嘲諷的方式點賴清德「不要不進立法院」,卻不無道理可言。

當年身為市長的賴清德喊出一句「不計毀譽」,史無前例地不進議會備詢,連帶市府官員都不出席議會,並主張這是「革新地方政治」的作為,當時的震撼至今難忘。

若此景再現,將會是嚴重的憲政崩壞問題,更甚於馬政府後期諸多毀憲作為的總和。

我們也能從賴清德拒進議會的行為中看見其強硬的性格,本該由司法定奪審判的事,賴清德卻選擇主張府會爭端是「政治問題」,以「市政業務推動順利不受影響」、「交由市民監督」等說詞強硬回應,並以個人認知對政敵「未審先判」,實質上無異於對民主制度與價值的破壞,更展現了權力的傲慢、走上獨裁邊緣的鋼索。

如今,當年拒進議會的「賴市長」即將走馬上任成為「賴院長」,是否有所轉變,是國人關注的問題。

行政院長的職務繁重,處處需要領導手腕,不只要強硬,更需要柔軟。當媒體封上「賴神」稱號時,賴清德曾展現出謙遜,表示這代表「listen」,現在他究竟能否傾聽各方各界的聲音,有待時間的檢視。

▍ 「令能出總統府否」,將成蔡英文最大的考驗

任賴清德出任閣揆,蔡英文總統的考量重點自然在於2018年的地方選舉,希望藉此拉抬民進黨氣勢。

然而「蔡賴心結」在政壇上不是什麼新聞,偏偏二人在領導模式中同屬於強勢型,「強勢總統」與「強勢閣揆」對日後政局的影響,會不會再次動搖憲政架構,相當值得觀察。

從過去賴清德在推行政策時相當倚賴幕僚的情況來看,他未來執政初期,可能對閣員「充分授權」。

但挾高民意基礎、未來又是總統熱門人選之姿,賴清德與林全院長的「輔佐角色」相當不同,不會如林全內閣完全依照蔡英文的想法行事,賴內閣將會是強勢的,賴清德也將會是「領導角色」。

事實上,從此番人事佈局的談判中便可窺見,賴不甘居於幕後扮演完全受制於總統的秘書長,要的是有話語權、能分配資源的閣揆,顯見蔡賴雖能勉強合作,但雙方的互動勢必建立在利益關係之上。

而蔡英文總統也曾多次主導內閣人事,自然是「強勢總統」,但能夠強勢的要件之一,是能有如林全這樣鼎力配合的閣揆。

如今面對同樣強勢的賴清德,雙方成為「競合關係」之外,蔡英文還要預防2018年選戰失利可能提前跛腳的危機。

目前蔡英文以黨主席的身份連結國會,若民進黨在2018年選舉結果失利,蔡英文勢必將遵守民進黨慣例請辭黨主席,屆時也將難與國會再有緊密關係。

蔡賴目前同在一條船上,內閣施政好壞,影響著民眾對於總統的滿意度。但考量賴清德手握民意、派系勢力,自然比起蔡英文處於更有利的位置。

雙方如何熬過磨合期、要對賴清德授權多少、如何分配黨內資源,這些無不考驗著蔡英文的智慧,如何避免「令不出總統府」的困境重演在自己身上,是蔡英文總統最大的課題。

【延伸閱讀】「天然獨」世代想統一?2017國情調查沒告訴你的事

※本文由獨立評論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