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廣允緬寺/陳開心

陳開心

我不止一次地走進廣允緬寺。有時陪專家,有時陪領導,有時獨自一人前往。單位領導派我陪專家、陪領導的目的就是讓我給領導或專家介紹一些文物景點情況。當自己力不從心的時候,我就會在專家或領導午休的時候,孤身前往,去做一些起碼的功課。

廣允緬寺由主殿、南北大門、僧舍、陳列室等建築構成。原有藏經樓一座,今已不存。主殿建於高0.5米—1.5米的基座上,面闊14.4米,進深24.4米,為穿鬥式木架結構,由一圍廊式歇山頂三重簷殿堂與四方形五重簷亭閣組合而成。

走進廣允緬寺,首先進入眼簾的是過廳左右二柱上那兩條盤旋而下的巨龍,那巨龍栩栩如生,氣勢非凡。

步入大殿後吧,只覺得內部空間既高敞又深邃,殿堂四圍的門窗隔扇都是透雕處理,圖案精美,工藝精湛。殿內並列的6根高大金柱及其他梁枋門柱上,都有刻板漏印的“金水畫”圖案。這些圖案和雕刻,使整個大殿顯得金碧輝煌輝煌。

在臨滄,傣族地區的緬寺很多,幾乎每個傣寨都有。可廣允緬寺則與眾多緬寺有著許多不同之處。廣允緬寺的建築風格保留了南傳上座部佛教寺院的基本形式,又較多地受到漢式建築風格的影響,是漢式建築外形與傣族庭院內部裝飾的有機結合。亭閣為重簷歇山頂,五重上跳,簷下飾斗拱,拱下飾雲紋。主殿為三重簷歇山頂,第三層簷下兩側面和北面形成殿堂回廊,亭閣下為過廳。殿堂門窗作透雕裝飾,梁枋門柱遍飾傣族傳統“金水漏印”工藝,過廳左右二柱上兩條木雕巨龍盤旋而下,造型生動,氣勢非凡。

其實廣允緬寺的精髓和價值更多的不在建築外觀,而在殿堂內的牆面壁畫,過廳藻井畫及殿內柱子上的彩繪。其中,大殿內牆上描繪有重彩壁畫。壁畫分別為《舞女圖》《飯王苦心圖》《車匿回家圖》、《降魔圖》、《歡慶王子回國》、《極樂世界圖》、《冠化城圖》和《廣夏圖》。畫面夾雜著古代當地人的生活場景,如王公貴胄 文臣武將、達官貴婦、兵丁差役、富商小販、奴童役使、先生書童、伶人戲子、匠人村夫、氓隸乞丐等。這些不同的人物在服飾穿戴、行頭打扮上可謂千姿百態、紛繁複雜。部分婦女的穿著與現代滄源、耿馬一帶傣族婦女的樣式相同或相近。

據專業人士介紹,這些畫的內容依託傳統佛傳故事為題材,表現方式卻更加民俗化,主要有四種類型:粉牆壁畫、板底壁畫、布畫、金水壁畫。色彩以紅、藍、綠為主,紅色鮮亮給人以沉穩莊重之感,藍、綠的配置又有一種清雅的田園之風。其繪畫水準為我國南傳上座部佛教藝術中的上乘之作,具有十分重寺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壁畫的構圖佈局富有章法,構思上受清代繪畫思想和少數民族風俗影響,把佛傳故事描繪得極具生活氣息,其場面宏大,景物設置井然有序,人物造型準確,神態逼真,筆觸流暢,賦彩樸實絢爛,是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結晶,是研究中國清代中央與邊疆的重要史料,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研價值。

滄源是一個佤族自治縣。因為人文資源及自然環境保存完好,所以被人們稱為最後的秘境。這個區域也被有關專家叫做“直過區”,意思是由奴隸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據相關史料顯示,滄源,古時俗稱佧佤山區或阿佤山區,部份地區稱“葫蘆王地”。西漢屬古哀牢國地,東漢屬永昌郡哀牢縣,三國蜀漢屬益州哀牢縣,西晉至南朝梁屬寧州永昌郡,北朝州至隋屬濮部,唐南詔國屬永昌節度望部,宋大理國屬永昌府。元朝時南部及東北部屬木連路軍民總管府,西部及中部屬孟定路軍民總管府。明初屬孟連長官司,萬曆十三年(1585)屬耿馬土司,上隸孟定府。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屬鎮邊直隸廳,上隸順寧府。民國初年在勐角董土司地設滄源行政委員會,歸迤南道管轄。

滄源佤族自治縣,北鄰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其西部和南部與緬甸撣邦第二特區勐冒縣和南鄧特區接壤,國境線長147.08千米。 境內山巒重疊,河谷縱橫,地形地貌複雜多樣,橫斷山餘脈的怒山山脈南端楔入縣中部,成為瀾滄江水系與怒山水系支流的分水嶺。

就是這麼一個祖國西南邊陲的邊境縣。卻擁有廣允緬寺、滄源崖畫兩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擁有《佤族木鼓舞》、《佤族神話司崗裏》兩個國家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還有十多幅壁畫屬於國家三級珍貴文物。

遠至3000年前的崖畫,近至清朝時期的壁畫,滄源可謂是一座民族文化的富礦。這些富礦也是長期積累的結果,有關專家從滄源農克硝洞出土的舊石器推斷,早在4萬年以前,人類就已經在這塊神奇美麗的土地上活動了。

走進廣允緬寺,仿佛就走進明清時期的藝術殿堂,既可以看到當年的工匠精神,也可以領略明清時期藝術家的藝術造詣和聰明智慧,還可以順著壁畫的脈絡聽緬寺主持講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一些故事。

走進廣允緬寺,仿佛就走進了滄源的文化腹地,既可以感受秘境滄源的神秘所在,也可以探究滄源的文化積澱究竟有多深。

走進廣允緬寺,仿佛就走進了清淨的佛地,既可以淨化自己的靈魂,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智慧,還可以讓智慧的靈光輻射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