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三輩子」人生 聶華苓99歲過世:「果實在全世界」

「我是一棵樹。根在大陸。幹在台灣。枝葉在愛荷華。」知名華文作家聶華苓21日於美國辭世,享耆壽99歲。除了聞名於世的經典文學《桑青與桃紅》、《三輩子》,她更是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的創辦人,多年來嘉惠文壇無數。熟悉她的作家李銳認為,《三輩子》後面還應該加上一句:「果實在全世界」。

聶華苓1925年出生於湖北應山,童年時家境優渥,但11歲那年,父親被殺,生活驟變,她與母親從此在風雨中相依為命。高中畢業後,她進入抗戰期間遷至重慶的國立中央大學,最初就讀經濟系,一年後轉入外文系。她的青少年時代在長江、嘉陵江畔渡過,江流和峽谷成為她不可磨滅的記憶。1949年抵台灣定居,並從事創作。1960年加入雷震創辦的《自由中國》半月刊擔任藝文版主編,直至該刊被逼停刊。1963年與訪台的美國詩人保羅.安格爾於酒會相識,隔年定居美國,任教於愛荷華大學,兩人並於1971年結婚。

聶華苓與夫婿美國詩人保羅.安格爾(Paul Engle)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兩人於1967年創辦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倆人經由募款提供寫作資源,集結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以期促成創造性寫作,例如中國大陸的莫言、王安憶、殘雪等人,台灣的瘂弦、王禎和、陳映真,日本的芥川賞得主柴崎友香,被眾多作家譽為「文壇永遠的母親」。

1970年,被後世譽為離散(diaspora)文學的長篇小說《桑青與桃紅》,開始連載於《聯合報》。由於大膽碰觸女性情欲與政治,不久便遭腰斬禁刊,轉於香港《明報》刊登。直至解嚴翌年,終得在台灣出版問世。

聶華苓是1960年代《自由中國》編輯部唯一且最年輕的女性。當時的台灣文壇盛行「八股文」,創新的文字難以發表,《自由中國》的文藝版卻獨樹一幟,刊登了梁實秋的《雅舍小品》、林海音的《城南舊事》、陳之藩的《旅美小簡》等作品。「雷震案」後,《自由中國》停刊。1964年聶華苓遷居美國,但她始終不吝對受困鐵幕之人伸出援手。

聶華苓是20世紀華人文學藝壇最重要的推手,被譽為「世界文學組織之母」。聶華苓著有《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千山外,水長流》、《三輩子》等20餘部作品。

作家莫言就曾形容,聶華苓具有俠義精神:「我覺得她的人格的這種內核跟西方人不一樣,身上有這種英雄氣概,甚至有一種俠義的情結。」作家蔣勳則說:「我總記得華苓的大笑,她的笑讓我覺得是了不起的,因為,她一生所經歷的遭遇,她可以用笑聲讓它,可以淡掉。」

她的一生從中國大陸流離到台灣,再漂泊到美國,文學創作始終不輟,她曾在回憶錄「三生三世」中,形容自己走過的是「三輩子」的人生。回顧自己的一生,聶華苓總結「流亡了三輩子」——「軍伐內戰,抗日戰爭,中日戰爭,國共內戰。逃,逃,逃。最後,逃到台灣。逃到愛荷華。」

更多風傳媒報導

看更多相關新聞
「文壇永遠的母親」聶華苓逝世!連結全球作家曾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一世代」連恩毒物報告出爐!驗出混合新型毒品「粉紅古柯鹼」
巴塞隆納奧運銀牌教頭李來發肝癌辭世 享壽68歲
91歲美國心理學家津巴多辭世 曾主導「史丹佛監獄實驗」飽受爭議
從土國總統艾爾段盟友變眼中釘 伊斯蘭教士葛蘭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