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立法院國情報告再等等 賴清德:國會職權修法釋憲出來後再決定

總統賴清德今天已完成簽署並公布國會改革修法法案,但基於守護憲政秩序,將聲請釋憲。媒體追問,釋憲結果出爐前,若在野黨要求總統赴立院國情報告如何應對。賴清德回應,「還是等到國會職權修法釋憲結果出來後再做決定」,並呼籲在野黨不宜貿然行動。

總統賴清德24日針對國會改革修法在總統府敞廳發表談話,並答覆記者提問。(中央社)
總統賴清德24日針對國會改革修法在總統府敞廳發表談話,並答覆記者提問。(中央社)

賴清德今天針對國會改革修法在總統府敞廳發表談話指出,他已依據憲法於稍早完成簽署並在今天公布法案,但基於守護憲政秩序、保護民眾權利,他將向憲法法庭,聲請釋憲以及暫時處分。

媒體提問,如果釋憲結果出爐之前,在野黨立委就要求總統到國會國情報告,如何因應。

賴清德說明,既然這次立法院三讀通過的法律涉及違憲,而且總統府也提出釋憲,還是應該要等到釋憲結果之後再做決定,同時他也呼籲在野黨應該尊重憲法的嚴肅性,在大法官還沒有做出釋憲結果之前,不宜貿然採取行動。

有媒體提問,為何不動用憲法所賦予總統的院際調解權,賴清德解釋,這次牽涉的違憲爭議,影響到立法院、行政院、監察院之外,也牽涉到總統府這個憲政機關,他已經提出釋憲,因為是當事人,就不宜再用總統的院際調解權。

不過,賴清德指出,未來如果五院之間有爭議、有必要的話,他會採取憲法第44條賦給總統的院際調解權來解決問題。

面對在野黨立委抨擊大法官不應淪為政府的「看門狗」,賴清德回應說,台灣在民主政治發展中,碰過大大小小憲政爭議,大法官不管哪個政黨、哪位總統提名,都能夠站在捍衛民主憲政體制立場,適時做出解釋,解決憲政爭議,讓國家可以繼續前進,「我相信這次也不例外」。

另外,賴清德表示,大法官雖是由總統提名,但必須經由立法院行使同意權通過,換句話說,經過嚴謹的憲政程序;他要再次呼籲,釋憲結果不得而知,但對於結果,朝野都應該要接受,才能弭平憲政爭議,讓國家可以繼續前進。

媒體也問到,在討論聲請釋憲過程,是否曾經有人建議不要簽署、公布違憲的法律。

賴清德強調,台灣是民主社會,自然存在多元聲音,對於要不要提釋憲、要不要簽署公布法律,社會上的確有不同意見,但總統府內,大家態度相當一致,他身為總統遵守憲法,必須要依法公布,同時把爭議交給司法院大法官裁判。

賴清德說,未來會根據重要的議題,向社會大眾報告,希望能與社會大眾直接對話也藉由媒體的問題,更加了解民意所在,同時藉媒體的報導,讓民眾更了解政府目前推動的各項政策以及對各項議題的主張。

國會改革法案,總統賴清德已依據憲法於稍早完成簽署並在6/24公布法案。(圖片來源:Yahoo奇摩新聞)
國會改革法案,總統賴清德已依據憲法於稍早完成簽署並在6/24公布法案。(圖片來源:Yahoo奇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