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露思《珠簾玉幕》遭詐騙!古代也有「支票」?盤點6個歷史小知識
【文/孔渠】趙露思、劉宇寧主演的古裝陸劇《珠簾玉幕》目前熱播中,講述採珠少女「端午」從奴隸身分力求翻身,經商致富的故事,並與神祕商人「燕子京」展開一段輾轉大江南北的虐戀。而劇情背景設定在唐朝,觀眾能看見在角色的服裝、器物上展現出豔麗的大唐風華,其中更暗藏著一些歷史典故,以下就來解析一番。
主演卡司:趙露思、劉宇寧
播出平台:Netflix
《珠簾玉幕》歷史小知識1:世家大族
劇中前期的主要反派崔家,有崔十九(謝可寅 飾)等人物,後來則有鄭知衡(唐振超 飾)代表的鄭家勢力。其實崔跟鄭這兩個姓氏在唐朝都是赫赫有名的世家大族,門閥制度達到鼎盛的朝代,「崔」分別有「博陵崔氏」、「清河崔氏」兩者源頭相同,在漢朝時期分家,傳承了上千年,歷朝歷代在經濟與政治方面都具有影響力,到了唐代則達到頂峰。
而皇族也想過很多手段來打壓世族氣焰,像是唐太宗李世民曾命人修《氏族志》,將皇室李家列為第一等,但世族並沒有要理會的意思,唐高宗李治也曾經下「禁婚令」,禁止世族們繼續彼此通婚壯大勢力,但還是沒人理。到了唐文宗時期則更慘,想在大家族子女中找個太子妃都找不到,感歎「民間脩婚姻,不計官品而上閥閱。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可見門閥之風有多麼根深蒂固。
這一切直到唐末的「黃巢之亂」以及後來的「白馬之禍」,才對其造成毀滅性打擊,當時權臣朱溫大肆迫害世族,稱「此輩自謂清流,宜投於黃河,永為濁流。」於是大量的世族高官就被丟到黃河裡餵魚了。
《珠簾玉幕》歷史小知識2:飛錢
還記得劇情前期,端午(趙露思 飾)到揚州做廢料生意,結果慘遭假飛錢詐騙嗎?其實「飛錢」也是唐朝時出現的產物,當時經濟發達、貿易頻繁,卻難以攜帶大量的銅錢與金銀,所以才會出現飛錢這類的金融匯兌方式,有點類似現在的支票,商人把錢交給政府或是上述說的豪門世族,也就是有作保能力的單位開立單據,到了他處後,再到相關辦事處取錢,減少移動時被劫財的風險,也不用增加旅途重量。不過開立的單位要有信用,單據也要符合樣式,不然可能就會像端午一樣被騙。
《珠簾玉幕》歷史小知識3:佉盧文
端午曾經吵著要燕子京(劉宇寧 飾)教她佉盧文,以找到與父親相關的線索。但佉盧文究竟是哪一國的文字?其實這是一種古梵語,通行於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帶,許多古代的佛經都是用這種文字記錄的。後來張騫通西域,開啟絲綢之路,在與西域各國通商的過程中,就有使用到佉盧文,一直持續到唐朝年間,後來漸漸失傳,所以在西域通商,學會佉盧文算是必備技能喔!
《珠簾玉幕》歷史小知識4:阿耶、阿娘
劇中的角色稱呼父母都是用「阿耶」、「阿娘」,這不僅源自於唐代,可能更是從北朝時期就有,算是北方胡漢融合影響而使用的稱謂。《木蘭詩》就有寫到「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 木蘭無長兄」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等句子,可見阿耶、阿娘從那時起可能就是民間常用的稱呼,延續到唐朝。
《珠簾玉幕》歷史小知識5:茶藝
劇中燕子京要求端午泡茶,讓端午覺得被整,結果反而用茶把燕子京的膀胱灌爆,成為經典橋段之一。不過燕子京在劇中的要求可不是在「整人」,唐朝對茶藝的要求逐漸開始受到重視,甚至還出了一位被後世稱為「茶神」的陸羽,寫了一本著作《茶經》成為後世的茶藝重要參考,燕子京教導時所提到的「三沸」也是有其典故(但並非劇中所表述的那樣)。日本大化革新時期,派遣唐使、僧侶到中國學習,並將茶藝帶回日本,逐漸發展為現今的日本茶道。
《珠簾玉幕》歷史小知識6:你算老幾
唐朝人很習慣以家族中的排行互稱,像是劇中反派「崔十九」、「鄭五郎」的稱呼都是由此而來。這是以家族中同一輩下去排序,如果是同輩堂兄弟姐妹中最最早出生的男性,就會叫「一郎」,以此類推,而這樣的稱呼不只是在口頭上,也會用在書文之中。比如大文豪韓愈就有寫過紀念過世姪子的《祭十二郎文》,以及寫給張籍的詩《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中的十二和十八都是指家族同輩中的排行。另外詩人柳永在家族同輩中排行第七,世人也稱之為「柳七」。看來唐朝人對於「你算老幾?」這件事,可說是相當在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