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25】論「理想」計酬!45歲+壯世代成缺工時代最強活棋,2大產業搶先組織再造

戰事不斷、氣候危機、產業缺工,在在考驗全球企業的經營韌性。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爆發及各國政府致力淨零轉型,AI軍備賽和綠色貿易戰已悄悄上演。展望2024年,《數位時代》彙整出25項趨勢,帶領讀者搶先掌握產業與工作脈動。

趨勢20〉壯世代填補缺工潮

台灣即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個人,就有一位65歲以上長者。這樣的趨勢會帶來什麼影響?這個問題,各大企業的人資主管,最快嗅到風雨欲來的味道。

近期缺工問題讓產業苦不堪言,但在104中高齡人力銀行總經理吳麗雪看來,這場風暴從10年前就在醞釀。「從2012年,老年人口(65歲以上)正式超越幼年人口(14歲以下),埋下如今大量缺工的伏筆。」估計到了2070年,15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甚至只剩下2022年的一半。

看流失的人口,當然讓企業感到恐慌,不過另一頭同時也看到中高齡求職者正在增加。

由104人力銀行站上數據可看出,2023年平均每月有超過6萬名中高齡(45歲以上)求職者,這個數字比3年前成長了25%。由企業端來看,也對中高齡人才的接受度愈來愈高,到了2023年,104站上歡迎中高齡工作機會數,占比成長至18.5%,相較4年前成長1.66倍。

「他們顯而易見,就是未來企業的新戰力。」吳麗雪說。如今,對企業人資而言,問題不在是否任用中高齡人才,而是思考該如何針對中高齡人才需求調整職務內容、管理模式。

355趨勢 圖/數位時代
355趨勢 圖/數位時代

2大應變:適齡派工、論「理想」計酬

104中高齡人力銀行發布《中高齡就業趨勢報告》中指出,中高齡求職者重返職場,最擔心自己需要重新適應環境、跟不上新技術、學習速度慢,這3大痛點也是企業認為中高齡工作者的弱點。不過,中高齡工作者同時有著工作經歷豐富、穩定度高、處事成熟圓融3大優點。

要讓中高齡人才成為企業新戰力,企業必須先做2大調整:

針對中高齡工作者的特質,許多企業都開始重新規畫旗下工作的分配方式。像是老爺酒店在今年就開始招募50歲以上「壯幫手」,人力資源協理顏瑞嫻分享,「壯幫手大多不想要每天上班,但想要每周固定上班時間,這樣可以周三到周五上班、周一到周二規畫其他行程,很會安排時間。」老爺酒店規畫了更彈性的排班方式,讓中高齡人才可以自由規畫上班時間。

統一超商(7-ELEVEN)則讓中高齡專注銷售與熟客經營、年輕夥伴則安排體力與3C相關工作。而連鎖餐飲石二鍋則將工作以速度、複雜程度劃分成4個象限,讓高齡人才從最容易上手的職務開始加入。

2018年統一超商在團隊努力之下,持續提供高價值、獨特性的產品與服務。(1).jpg 圖/7-ELEVEN統一超商提供
2018年統一超商在團隊努力之下,持續提供高價值、獨特性的產品與服務。(1).jpg 圖/7-ELEVEN統一超商提供

在今年,從1958年開始的戰後嬰兒潮世代,陸續將年滿65歲,史上最大嬰兒潮如今也成為史上最大退休潮。而且,台灣的退休年齡正逐步向下調整,許多人都夢想著45歲就退休。

台灣人都急著早點退休,主要原因,是迫不及待想展開「第二人生」。大川管理顧問創辦人余安安說,「現在的觀念不是在一家公司一路做到退休,愈來愈多人選擇45至55歲就退,這樣還有10到15年好好定義自己的第二人生。」第二人生或許是回歸家庭、投身公益,也可能是一次重要轉職。

正因如此,不同年齡階段的中高齡工作者,對回到職場的工作期待還是有所不同。對45至49歲工作者較為關注經濟報酬,因此企業也要有相對應的薪資、升遷策略。50到54歲則更在乎工作內容與薪資間的平衡。而55歲以上,則最看重工作團隊氛圍。企業需要針對不同年齡區間的工作者,提出相對應的策略。

服務、餐飲首當其衝!搶先組織再造

展望台灣缺工狀況,以勞力密集的服務業、餐飲業最受衝擊,也可以看見這2大業態最迫切開始提出導入中高齡人力的政策。

曾任保德信人壽資深副總經理暨人資長、大昌華嘉全球供應鏈暨台灣資深人資處長的余安安也觀察,對於金融業、進出口貿易業這類非勞力密集的行業來說,受到高齡化社會帶來的缺工問題影響較少。不過,她也認為,愈來愈多白領上班族,選擇提早退休,轉投入顧問、企業教練、社會企業,或者感興趣的領域,來追求更有彈性或者更有意義感的生活。

「導入中高齡(勞工),是某種程度的組織再造,是一個不小的工程。」吳麗雪說。從2020年開始,勞動部就開始推動《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鼓勵企業聘用屆齡退休的員工。不過3年過去,僅有45.7%企業表示曾申請過相關補助。超高齡社會勢不可擋,但要打造友善全齡的工作環境,還有一段路需要努力。

責任編輯:蘇柔瑋、謝宗穎

更多報導
【趨勢25】遠距辦公彈性新制求雙贏、量子經濟女力時代崛起、企業最缺ESG人才
【趨勢25】跨職能、外語力人才企業最愛用!新鮮人首重認同感,自我實現非得靠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