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AI商機三星掉隊…曾被張忠謀稱為「可畏的對手」為何如今面臨罷工危機、半導體主管換人?

輝達AI商機三星掉隊…曾被張忠謀稱為「可畏的對手」為何如今面臨罷工危機、半導體主管換人?
輝達AI商機三星掉隊…曾被張忠謀稱為「可畏的對手」為何如今面臨罷工危機、半導體主管換人?

文/林信男

身穿黑衣,一字排開,5月29日上午,韓國三星電子旗下規模最大工會「全國三星電子工會」(NSEU)成員,在首爾市瑞草區三星電子總部大樓前,拉布條抗議,控訴資方忽視勞工權益,導致薪資談判失敗,呼籲工會成員於6月7日「集體特休」。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若此事成真,將是三星電子成立55年來,首次上演罷工事件。

「全國三星電子工會」成員共計約2萬8000人,占三星電子員工總數5分之1以上。自今年1月起,三星電子勞資雙方,已針對薪資問題,進行8輪談判,工會主張加薪6.5%、增加特休,並讓獎金制度透明化;但,資方僅同意將今年調薪幅度增至5.1%,在無法取得共識的情況下,談判陷入僵局。

去年三星電子獲利大減85%,僅6.5兆韓元(約新台幣1525億元),是2008年以來新低,且半導體業務出現近15兆韓元(約新台幣3519億元)虧損。據傳半導體部門員工,今年被排除在獎金發放範圍外,令許多身處其中的工會成員不滿,盼藉由薪資談判,爭取權益。

股東批工會成員 應「感到羞恥」

在公司嚴重虧損的情況下,工會要求調薪,使部分股東極為不悅,甚至有股東在網路上發文,痛批工會成員應「感到羞恥」,因為「他們的薪資,比台積電和其他晶片製造商員工高多了。」

據韓國《中央日報》(Korea JoongAng Daily)報導,去年半導體大廠SK海力士(SK Hynix)員工平均年薪為1.21億韓元(約新台幣284萬元),僅略高於三星電子。但「全國三星電子工會」強調,過去10年來,公司一再宣稱「面臨危機」,可是這不能當作無法達成調薪要求的藉口。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在2012年,把三星形容為「可畏的對手」,但如今,這個「可畏的對手」,不僅在半導體領域落後台積電、工會醞釀罷工,營運前景也充滿不確定性。

受益於人工智慧(AI)發展,SK海力士取得先機,成為輝達(Nvidia)「高頻寬記憶體」(HBM)主要供應商,且今明兩年產能,幾乎全數售罄。

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資料顯示,至2023年底,SK海力士的HBM市占率以53%居冠,其次則是三星電子(38%)。

技術失去主導力 半導體部門換將

韓國英文媒體《The Korea Times》引述三星電子內部人士說法,稱當前情勢已改變,在技術方面,三星不再是市場主導者。

今年3月的股東會上,當股東問及,三星在HBM領域落後SK海力士一事時,時任半導體業務負責人的慶桂顯答道,「我們會做好更充分的準備,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半導體業務嚴重虧損、HBM進度落後SK海力士,使三星電子不得不採取行動。5月21日,公司任命副會長全永鉉,擔任裝置解決方案(Device Solutions)事業群負責人,領導半導體業務;至於原負責人慶桂顯,則轉任未來事業群及三星先進技術研究院(SAIT)主管。

全永鉉在半導體與電池領域擁有豐富經驗,自2000年加入三星電子以來,曾參與DRAM和快閃記憶體的開發、行銷等工作,於2014年成為記憶體事業部負責人,2017年出任集團旗下電池事業三星SDI執行長,2024年起執掌未來事業群。

據韓國媒體觀察,三星電子很少在年中,進行高階主管人事異動,由此可見,搶救陷入困境的半導體業務,被三星電子視為當務之急。

救營運績效 高階主管週休1日

雖然三星欲急起直追,近期卻接連出現HBM晶片未通過輝達測試,以及過去由三星代工的Google自研Tensor處理器,將轉單台積電等傳聞。

為提振營運績效,三星集團旗下多個事業體高階主管,從今年4月開始,每週工作6天,自行選擇在週六或週日加班。

三星電子今年首季合併營收71.92兆韓元(約新台幣1.7兆元),年增近13%;營業利益6.61兆韓元(約新台幣1551億元),年成長暴增逾930%。財報雖亮眼,但當地券商直言,主要獲利來自手機銷售,抵銷了晶片業務虧損;而顯示器、家電和電子元件,僅帶來微薄利潤。

《財訊》雙週刊指出,假如6月7日,「全國三星電子工會」成員,以及支持工會的員工,真的採取罷工手段,市場擔憂,恐對全球電子產品供應鏈造成影響。

罷工行動會不會如期上演,目前還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無論勞資關係或技術能力,都是三星必須克服的關卡;否則,在這波AI商機中,三星恐怕只能眼睜睜看著其他競爭者的車尾燈,離自己愈來愈遠。…(更多精彩內容,詳見《財訊》雙週刊)

延伸閱讀:

彭双浪扮台廠推手 用客製化接軌全球!曾大膽喊卡電玩展,反而創下350萬人觸及佳績

看不見的氣體精密監測 從中鋼做到台積電!半導體製程進入奈米化,創控乘勢崛起

晶睿挺過陣痛期轉型火力全開 力拚AI、雲端新動能,營運將重返成長軌道

天空塔喊賣震撼彈,買家會是中信金?海外債權人不玩了 經營權再生變

「新新併」意外殺出中信金!解析新光金招親的幕前幕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