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到我了!」看哺乳動物如何在恐龍滅絕後 迅速「重啟」地球生命

想像一下,恐龍剛剛離開舞台,地球上開始出現了一種全新的哺乳動物——褶邊獸(Militocodon lydae),一種體型僅相當於現代豪豬鼠的小動物,它踏著輕盈的腳步在古老的地球上探索。這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而是科學家在美國丹佛盆地的一項最新發現。

這個被稱為Militocodon lydae的新物種屬於Periptychidae家族,正是從這一家族演化出了今天的所有有蹄哺乳動物,如鹿和牛。這項研究揭示了一個令人驚喜的事實:即便在恐龍滅絕後不久的地球上,生命依然以驚人的速度蓬勃發展。

科學家通過研究這種動物的化石,發現它大約在恐龍滅絕後的61萬年後生活在我們稱為美國的土地上。這些化石的發現地點——珊瑚崖,如今是科學家用來探索地球古生物多樣性的黃金地帶。

「雜食」飲食適應多變環境

在北美洲古新世初期的普厄坎地質時代(NALMA),有一個名為普厄坎的階段,細分為三個小階段,大約涵蓋了第一百萬年。在這段時期中,研究顯示,Periptychidae家族的物種豐富度遠高於其他有胎盤的哺乳動物家族。(圖/《哺乳動物學演化》)
在北美洲古新世初期的普厄坎地質時代(NALMA),有一個名為普厄坎的階段,細分為三個小階段,大約涵蓋了第一百萬年。在這段時期中,研究顯示,Periptychidae家族的物種豐富度遠高於其他有胎盤的哺乳動物家族。(圖/《哺乳動物學演化》)

那麼,這種小巧的生物是如何在當時的環境中存活下來,並最終支撐起一個全新的物種多樣性的呢?答案可能與它的雜食性飲食有關,這使得它能夠適應多變的後恐龍時代環境。Militocodon lydae的生活方式及其在生態系中的作用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洞察,讓我們得以一窺這段神秘時期生命的復蘇與演化。

這一重要發現不僅豐富了我們對哺乳動物早期演化的了解,也提醒我們,即使在地球歷史上最黑暗的時刻之後,生命總能找到一條路繼續向前。這是一段關於生命不屈不撓的奇妙故事,也是對科學探索永無止境的讚歌。這項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哺乳動物學演化》。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Denver Museum of Nature & Science. cc By4.0

圖片來源: 《哺乳動物學演化》cc By4.0

參考論文:
1.Skull of a new periptychid mammal from the lower Paleocene Denver Formation of Colorado (Corral Bluffs, El Paso County) Journal of Mammalian Evolution 

延伸閱讀:

1.日本科博館「大哺乳類特展」:開創台灣科博館國際交流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