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單效益吃得到 我醫材廠可望受惠

工商時報【杜蕙蓉╱台北報導】 中美貿易大戰,醫材大轉單,GE、嬌生等國際大廠來台尋求衛星供應鏈,經濟部台美產業合作推動辦公室(TUSA)資深商務顧問曾馨慧透露,已有二家台廠可望入選,射出、包裝、零件材料、成品等醫材次產業將全面受惠。 曾馨慧表示,美國現醫材大廠除了尋求代工和提供相關零配件合作外,也有大廠可以提供廠房,因應台資廠前進美國生產。此次她受國際大廠委託回台找供應商,原本只是找醫材廠,結果美方連航太都有興趣,足見此波中美貿易下的轉單效益是全面的,呼籲台灣產業要有「打群架」的策略和社群(community)的概念,不要採用過去只用點對點的接觸美國市場。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蘇孟宗指出,中美貿易大戰就像兩隻大象在打架,周邊小國包括台灣在內都須持續關切。在第一波500億清單中,醫材從中國輸出到美國占約50億美金,而中國醫材約有35%的產品來自美國,項目包括牙科材料及主要電子設備等,台商應可望在這一波貿易戰中,進行異地生產,創造台美互相合作利基。 前醫材公會理事長郭義松表示,醫療產品品質攸關人命,美國很多公立醫院,過去就不讓大陸廠商參與投標,中美貿易戰後更明確感受轉單效益,且對醫材產品線需求非常全面化,這是台廠的機會。 不過,郭義松也表示,美國和大陸是全球最重要的二個市場,大陸祭出2025年全面在地化策略,中美貿易戰將更落實此政策,而新藥、醫材若是有取代性產品,為搶攻大陸內需商機,前進大陸設廠是必然的。至於進軍美國市場,除在台灣建廠外,尋找海外生產基地或與美國等國外大廠合作也能創造利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