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折-──讀艾莉絲.孟若小說有感
中國時報【莫云】 艾莉絲•孟若(Alice Munro,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小說背景,大都取材自她熟悉的加拿大鄉間小鎮,角色也設定為日常生活中不期然與你我擦肩而過的尋常人物。然而,這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人生,往往在不經意的一念之間,變生肘腋。面對生命中突如其來的封鎖或斷裂時,他們看似平庸認命的個性,其實宛如海底醞釀的風暴,表面波平浪靜,內心卻是急劇翻湧,隨時都會掀起驚濤駭浪;而毅然決絕的割捨斷離,也瞬間翻轉了角色的命運。作者落筆時,不僅嘗試將自身抽離,冷靜地與故事距離拉遠,甚且屢屢製造斷層溝塹,讓讀者自行選擇跳接或填復。草蛇灰線的布局,讓人經常要翻回前頁,重新探索前後文不規則的鏈結,嚴峻挑戰著多數人懶散安逸的閱讀習慣。 相較於2012年據聞是封筆之作的《親愛的人生》(Dear Life),2009年出版的《太多幸福》(Too Much Happiness),應是孟若小說的顛峰。做為開篇的〈空間〉一文,讀來就很令人震駭,靈感想必來自一則驚悚的社會新聞事件。 故事的主角多麗,在遭受身心失調的丈夫(將妻兒視為私有財產)以殺害三個子女做為報復後,半隱居在另一個小鎮苟且謀生,她甚至抗拒心理諮商師的協助(儘管對方始終小心翼翼地不碰觸她的傷口),在自我封閉、逃避現實的「空間」中,過著行屍走肉的日子。讀者一邊惶惑溯尋這「米蒂亞情結」曖昧不明的前因,同時忐忑揣想著作者將如何「處置」主角突遭致命重擊的人生?結果竟是一場憑空飛來的車禍,讓多麗本能地下車急救那個瀕死的人。不能死不能死,一定要自己呼吸啊……她焦切地在心底聲聲呼喚著眼前稍縱即逝的年輕生命,也呼喚著自己即將窒息的靈魂,直到對方恢復心跳……黯然不見出口的噩夢,竟在另一場與死神拔河的極限緊繃中豁裂鬆開,讀者也長舒了一口氣。 另一篇題為〈自由基〉的作品,女主角則是初老罹癌又新寡的妮塔。在喪失生命的重心與期待後,將自己層層蜷縮起來,息交絕友,終日耽溺在思念亡夫的回憶中;直到一個不速之客入侵,直搗她幾近僵滯的生活。在面對冷血弒親的殺人犯時,生死一線的危機意識竟如下肚的紅酒,在她體內起了微妙的發酵作用,殲滅了沮喪絕望的「自由基」,激撞出求生的正向能量,也讓妮塔得以保持異常的冷靜,在與偏執狂的周旋鬥智過程中,甚至以「角色扮演」(扮演亡夫的前妻,不著痕跡地毒害報復介入婚姻的小三,其實就是她自己。)讓歹徒相信她與他同樣是被不公不義的處境所逼而殺人,藉此鬆懈對方心防,化解了被滅口的危機。事後,妮塔彷如若無其事地面對新的一天,但我們仍可讀出她看似淡定的心境,已在歷經一場生死防衛戰後的轉化。 峰迴路轉,在斷崖盡處撞見生命的轉捩點。(未必柳暗花明,有時只是心隨念移。)——這是孟若小說獨特的魅力,也是她不落言詮的人世觀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