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隔間的祕密

【作者/陳品元編譯、出處/Cheers雜誌、圖片來源/pixabay.com】

站立工作、開放空間,是職場近年流行趨勢,但除了促進健康和人際交流等理由,它對工作效率有正面效益嗎?心理學家有不同看法。

很多人以為,站立工作會比坐著的效率來得好,但心理學家卻告訴你「錯!」這和背痛、腳痠等問題無關,而是因為你的大腦會無意識地和周遭的人尋找情緒交流。

作為一個社會性的動物,人類在漫長的演化裡,學會透過觀察他人的情緒變化,來確認彼此的社交關係。人類會從其他人的臉部表情、肢體語言、聲音變化吸收對方情緒,並在潛意識裡揣測對方情境。

心理學家瑪莉‧拉米亞(Mary Lamia)表示:

「人們沒有意識到,情緒是會互相溝通、感染的。」

當我們看到不同的臉部表情或聽到聲音時,就會在潛意識裡受到影響。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在看悲傷的電影時會落淚、看到嬰兒的笑臉會感到愉悅,而當你的同事在碎碎念時,你也會感到焦躁。

儘管這樣的演化機制讓我們對他人能產生同理心,但當你需要認真工作時,它就會讓你分心。因此,成年人逐漸發展出一道「牆」來隔絕自己和外界情緒,特別是在公共場所,這道牆能防止我們對陌生人的感受產生過多的反應。

沒有隔間,情緒傳染更快

不過,在辦公室這種熟悉的環境,我們心中的牆就會鬆懈下來。而當我們站立工作時,視線所及的範圍變廣,接觸到的臉部表情增加,你的腦袋就會下意識地對這些訊息進行處理。

例如,當你瞥見同事在打哈欠、皺眉,你就會無意識地解讀他們的情緒,可能是疲倦、困惑或是不滿,並在體內模仿那種情緒,無論是負面或正面的情緒皆然。

儘管你的同事表情可能不明顯,但每個人都會有微表情,這種簡單、非自願的表情可能僅歷時不到0.05秒,就足以讓我們的大腦偵測、接收。

這或許就是辦公室隔間存在的原因,然而,這個設施在時下提倡「開放空間」的辦公文化裡為人所詬病,它就像個雙面刃:太多的交流讓人分心、太少的交流又讓人感到無趣。

那我們該怎麼做?

既然無法控制演化的結果,我們可以在認識到這樣的情況後,因不同的工作性質而選擇不同的環境。

例如,當你處理一件不需太專注的工作時,可以站著和同事一起工作,讓你接受外界訊息的刺激而不會感到無聊;

而當你需要處理一件複雜的任務時,就最好選個看不到人的地方,可以是面牆或靠窗的坐位,讓自己不受其他人的情緒干擾。

【延伸閱讀】人生找不到方向?丹妮婊姐:注意「這個信號」,也許那就是你的機會

※本文由Cheers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