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新南向 台灣農機助耕東南亞良田

部份東南亞國家和台灣一樣,面臨農業人口老化的問題,空有千畝良田,卻沒有足夠的人力耕種、收成。有台灣的科技公司前往印尼和泰國租地種田,還教導當地農民正確的操作農具,不僅廠商獲得超過千萬的訂單,也協助東南亞農民提高了收益。 切割成一段段的甘蔗苗,被倒入全自動的種蔗機裡,沿著另一台畫線施肥機畫好的線路,2台車子一趟開過去,甘蔗種植的工作就這麼完成了。在台南台糖看西農場的農業機具,全都來自谷林科技公司,全自動化的機械生產,省下不少勞力與時間成本。 台糖看西農場主任涂世良說:『(原音)以前普通人力在種甘蔗,是要用很多工人,平均差不多收割採苗,差不多要20人左右,現在用機器在種,一台車照正常差不多(一天)可以種8公頃。』 原本需要20多人的工作,現在3、4個人就能完成,時間也節省將近5倍,為普遍面臨農業缺工的台灣,以及鄰近的東南亞國家,提供了實際的解決方案。 谷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瑞峰說:『(原音)像今年我去印尼一個農場,去年的甘蔗差不多有8千公頃都沒有採收完,沒有人工啊,因為現在每個國家都老人化,沒有人工(人口)越來越老。』 看準這樣的趨勢和商機,谷林在15年前,就在泰國、印尼、緬甸等東南亞國家積極佈局,在當地自租農地種植甘蔗、稻米等作物,使用自家的農機耕作,一來向當地農民介紹谷林農具,和示範如何操作農具機械,二來也證明台灣的農業技術。 林瑞峰說:『(原音)種給他們看,長出來對照出來的甘蔗就是不一樣,譬如說我們甘蔗種出來很漂亮,採收期我剛剛講的一公頃90噸100噸,他們就50、60噸,他們才發現說喔原來是這樣,現在政府有南向政策,跟我們政府官員,農業機械什麼現在大家都有在配合。』 為了推動農業新南向,農委會也推出信保基金及技術支援,讓台商可以無後顧之憂,到當地打拚。農委會國際處副處長林家榮說:『(原音)在資金的這個部分,農委會我們有一個叫做農業信用保證基金,已經匡列了50億元新台幣,如果說國內的中小企業或台商,或是僑商,希望能夠到新南向國家去做投資,他就可以來申請,每一個業者最高可以申請5千萬的融資額度,需要技術的協助,那我們都會很樂意的來提供,甚至派員到這些新南向國家去協助台商。』 在谷林的工廠裡,重要零件的生產線、沒有停過,現在谷林在新南向國家的農機外銷,有超過千萬金額的訂單,但他們依舊堅持把最核心的研發技術、根留台灣,對於台灣農機技術的未來,他們很有信心。(記者孫祖儀 徐新權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