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補助盼解人力老化 仍難阻缺工

政府為鼓勵青年返鄉務農,提供農機補助和購屋低利貸款等政策,雖有零星青農返鄉,但工時長且不固定,農忙期幾乎無休息日,人力仍相當吃緊。(蔡旻妤攝)
政府為鼓勵青年返鄉務農,提供農機補助和購屋低利貸款等政策,雖有零星青農返鄉,但工時長且不固定,農忙期幾乎無休息日,人力仍相當吃緊。(蔡旻妤攝)

農村人口逐漸老化,根據勞保局統計,台東農保投保人口2萬2000多人,其中半數領有老農津貼,凸顯全縣農村人力老化嚴重。政府為鼓勵青年返鄉,為此提供農機補助和購屋低利貸款等政策,雖有零星青農陸續返鄉,但農事工時長且不固定,農忙時期幾乎無休息日,人力仍相當吃緊。

青農返鄉看似簡單,但不僅是背起背包回家而已,首先要面對的便是經濟問題。青農指出,全職務農初期就需要一定資本,若是已奠定農事工作基礎的農二代,多數擁有土地及農用機具,有家裡作後盾,等於有了技術與資源傳承,相對省力許多。

若非農二代、而是從其他行業轉型務農的農工,或農業相關科系畢業的民眾,恐怕還沒遇到天災、病蟲害等考驗,就必須面對資金不足、租不到合適農地、入不敷出等困境,還得面臨社會質疑「是否外地找不到工作才回鄉?」

吳姓農友表示,無論是種稻、種茶、荖葉或者釋迦,只要務農,工時都不算穩定,還得長時間在清晨及夜間工作,沒有上班族所謂的周休二日,更別提若颱風前後及預防寒害等需要更多臨時人力因應。

林姓農民說,務農不像在辦公室吹冷氣、打電腦,長期處於高溫、烈日或低溫環境下,一般人認為工作太辛苦,多數不願從事,或體驗過後隨即打退堂鼓,長期缺工問題仍在。

台東農民平均年齡落在65歲以上,高齡者更是常見,「在田裡喊一聲,抬頭多半是阿公、阿嬤,少有年輕面孔」;但也有茶農認為,其實採茶工作很不錯,時間相當自由,就是必須晒晒太陽,一天待遇有1200元,收工後其餘時間都是自己的。

由於台灣農業規模較小,多以自家人或雇工為主,加上少子化影響,農村人口老化問題未解。為此,政府推動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技術節省勞動力,提升農產品產值,中央及地方也常常舉辦農業課程,讓返鄉青農更快適應工作,並補助購買農機具,吸引青年投入農業,不過效果如何?還要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