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遇難 8成未下載離線地圖

台灣受山地管制影響,登山活動起步晚,1970年代中華民國山岳協會舉行中央山脈大縱走,發表百岳,帶動登山風潮。2019年「G哥」吳季芸獨攀無雙山墜谷身亡,山友促請開放山林,網友揪團登百岳,迷路、遲歸或失聯等山難暴增。「跑山獸」Petr Novotny羅培德強調,山友要做足功課,以因應突發狀況。

羅培德分析迷途山難,高達8、9成沒下載離線地圖,建議行前務必下載離線地圖與準備GPS設備,若不幸迷路、受傷,就能提供明確座標。山友應避免高風險的獨攀或臨時揪團,行前除搜集天候、路況等資訊,也要擬定風險應變計畫。

「你的安全是你的責任!」羅培德說,他會透過網站「LighterPack」分析穿戴衣物、背包裝備、食物等,避免過度負重,讓裝備輕量化,只要上山就要為自己安全負責,移動過程背包不離身,才能隨時因應。

羅培德指出,大部分迷路山友自認可下切溪谷下山,但台灣高山溪谷多為斷崖飛瀑,落差深達數百公尺,他參與多件搜救,多在溪谷尋獲罹難者,若迷路無法靠離線地圖走回原點,建議立刻求救。

伍玉龍是台灣首位無氧登聖母峰的登山家,他認為登山教育尚未落實,山林就開放了,開放後商業團以營利為導向,參加者互不認識,且腳程不一,丟包層出不窮。

伍建議,山友行前1、2個月調整作息,持續鍛鍊,降低高山症機率,一定要上網搜集資料,下載離線地圖,了解等高線圖;規畫路線不一定要走完全程,要有撤退的勇氣,安全才最重要。

看更多相關新聞
全台10大熱門百岳排行! 網推「這些」登山路線最經典
珠峰淪世界最高垃圾場!山頂堆滿「垃圾、排泄物」 尼泊爾官方統計:尚有200具遺體待領
新北中年男登觀音山暈倒 友人報案求救、命危送醫
拚命開放山林 配套不足山難頻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