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規劃該怎麼做? 利用AI科技精準分析超前部署

理想的老後退休生活,是什麼模樣?台灣面對高齡化、少子化的社會,要怎麼規劃退休生活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還需考量晚年的醫療費用、長照支出,到底如何及早規劃?

台灣人壽首席策略主管葉栢宏應《康健》2021高齡國際趨勢論壇「精準健康,活躍長壽」邀請,以「金融創新 銀領健康新樂活」為題發表演說。以下是他的演講精彩摘要:

試想一下,你認為理想的老後的退休生活是什麼模樣?大多數人都會希望,老後能有健康的身體,可以到處趴趴走、環遊世界,也希望有穩定的年金可以領、衣食無虞,並且能夠有子孫、有家人相伴,含飴弄孫。

但實際上的狀況卻不是如此,隨著平均餘命增加,不健康的晚年時間也跟著增加,而且民眾普遍退休準備不足,想像中的老後經濟狀況恐怕和實際狀況有差距,再加上,如今台灣面臨高齡社會,孤獨老人問題真實存在。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時,面臨健康與退休的4大憂慮:

1.不健康晚年:國民平均失能臥床8年

2.晚年疾病醫療費用高:老年醫療費用往往急遽增加,65歲以上民眾醫療費用,是29歲以下族群的5倍以上

3.退休金準備不足:過半民眾認為退休金不夠,試想一下,退休後活到平均餘命85歲,約25年,每個月以1~2萬元計算,至少都需幾百萬花費。

4.長照缺口大:由於高齡化、少子化影響,家中長照的人口不足,長照缺口大,但逾7成民眾不了解長照險

(台灣人壽首席策略主管葉栢宏。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晚年長照、醫療費用增 必須精準投保

面對不健康的晚年及日漸增加的醫療費用,民眾可以怎麼做?葉栢宏建議,應掌握好健康狀況,並且精準投保,不花冤枉錢。

以台壽為例,可協助整合個人健康資訊,並且利用AI技術進行健康風險評估,針對健康弱點進行保單建議,讓民眾把錢花在刀口上。

台壽利用雲端平台匯整個人健康數據,如血糖、血壓、體重等各數值,並搭配疾病風險預測、分析,另外也整合了AI智能醫師,提供24小時即時的醫療諮詢,這項服務所有民眾都可使用,並不限於保戶。

此外,可透過AI科技精準投保。在客戶同意的狀況下,取得健康資訊進行疾病風險分析,藉由保險補強健康弱點,提供對應保障。

如何做退休規劃?及早準備、分批補足、適時檢視

在高齡社會下,除了健康問題外,民眾對於退休準備往往充滿憂慮,但是缺乏行動,根據台灣人壽與政治大學進行的「2021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發現:

(圖片來源 / 台灣人壽提供)

過半民眾認為退休準備、退休金不足,逾7成民眾認為,未來年金給付還會再調降,而且調降比例高,但即使在這樣的威脅下,民眾對於未來退休準備還是明顯不足,甚至熟齡族群中,有一半並沒有退休準備,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有退休準備,每月的平均金額也只有8千多元,和理想的狀況,有很大的差距。

在長照方面,調查也發現,有87%民眾擔憂長照人力不足,但有6成多民眾並不了解政府所提供的長照2.0,且近8成民眾並不了解長照險,民眾對長照準備明顯不足,已經退休的人中,逾8成並沒有準備長照保障。

面對退休準備,葉栢宏建議,要有穩定金流,將長照老本、醫療費用以及日常、娛樂開銷做好準備。可事先計劃退休人生,掌握需求,並計算盤點現有資源、資金,找出缺口,進行儲蓄規劃慢慢補足,並且善用長照險、醫療險等做好老後準備。

如今長照險也有實物給付的保單類型,可以直接提供長照需要的照護服務,補足長照人力不足的缺口;另外,也應持續檢視自己的醫療、重大疾病的保障,事先規劃老後的醫療費用。

對於一般小資族、上班族而言,建議掌握4原則,做好退休規劃:

1.及早分批購買:建議及早購買,因為愈年輕購買保險,保費愈便宜,且身體狀況較佳;分批購買則是因為如果要做好準備,恐怕難以一次買足所有保障,建議分批購買,不要求一步到位,慢慢準備即可。

2.分散風險:距離退休可能還有幾十年,就是在做長期投資,不應太過憂鬱,建議盡量分散風險。

3.善用附約:對小資族來講,手頭並不寬裕,附約費用較低、CP值較高,當資金較不充裕時,可選擇1年期附約;資金寬裕時,可改為長期附約或終身型保障。

4.定期檢視:保障難以一次到位,可視人生階段、收入調整,可望提早去達成退休規劃。

延伸閱讀:

日本高齡學者飯島勝矢倡健康長壽3要素 「人際互動」預防衰弱不可忽視

「天才床墊」如何預防壓傷,還能提供長輩精準照護服務?

想要穩健的退休金 「以房養老」、「留房養老」哪個適合我?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