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風外交官2】紅酒與金門陳高 都是李大維的外交利器
李大維住過美國十多年,歐洲卻是陌生,他說,文化衝擊極大。但也有趣,歐盟總部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屬法語區,也近法國,「他們很多文化是承襲法國,講究生活、食物,品酒是文化水平的一部分。在歐洲當外交官,對於品酒要有一定的水準。
能當到外交官的都是一國之精英,外交官往來的對象更是精英中的精英,所謂上流社會。想打入這圈子,得熟悉精英文化。還有,「我們跟大部分國家都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要想辦法結交朋友,要多好幾倍的功夫,身段也要放得夠柔軟,頭腦要夠靈活。」
逆境求生,李大維決定下苦功學葡萄酒,「那是很深的學問,我的第一本酒書就是顏慶章的那本書。」李大維駐歐盟時,顏慶章就在隔壁的瑞士日內瓦任我國駐WTO代表,曾任財政部長的顏慶章極懂葡萄酒,1998年還因為撰寫《法國葡萄酒品賞》,獲當時的法國總統席哈克頒授「騎士級法國國家功績勳章」。
李大維讀了多本中英文葡萄酒書,「也要實際喝,開每一瓶酒就想辦法記住它的味道、酒莊名字、葡萄品種、年分,即使同一個大酒莊,不同年分的價錢可能差很多,有的年分是豐收年,有的年分下雨太多或太熱,都有影響。」除了融入社交圈,他說:「國家預算有限,你花200歐元買酒給朋友喝,當然不會差,但你的預算只有6、70歐元。所以你要相當懂酒,才能點到一瓶味道不錯、但不貴的。」
最後,這般功夫不只讓他順利融入歐洲,多年後李大維派駐加拿大,被評為最有影響力大使的第3名,第1名自是美國,第2名是祖先英國,「所以日本、韓國、中國大使都很吃味,問我怎麼做到的。」
他解釋祕訣:「加拿大哥倫比亞省的Okanagan Valley是地中海型氣候,有幾個酒莊的紅酒很有品質,我宴客時就請客人猜這是哪裡的紅酒,有人猜波爾多,有人猜加州,最後他們發現是加拿大,都會說:『哇,我們加拿大有這麼好的紅酒,我們居然都不知道!』」他又笑道,北國天冷,加拿大人喜歡烈酒,因此冬天宴客他會端上金門陳高,「那時噶瑪蘭威士忌還沒出來,他們都好喜歡陳高,覺得比伏特加好,甚至私下跟我說比茅台好,哈哈。」
臨危受命 逆境中駐美調解
2004年,陳水扁總統第二任期開始。過去,陳水扁在外交與國安事務上偶爾的隨興發言,讓美國時不時震驚跳腳,台美關係極差,為此,陳水扁找上沉穩著稱的李大維。
駐美代表,是每個外交官的終極夢想。然而此刻上任,卻也是燙手山芋,除了陳水扁性格因素,當時的美、中、台關係更是棘手。911恐攻後,美國調整戰略,把重心全力放在中東,為此不得不安撫中國,以免增加變數。
時任李大維副手的高碩泰,在去年出版的回憶錄《從三等秘書到駐美代表》中,對那段時光就如此描述:「我全力輔佐李(大維),善盡副手的角色,也近身目睹李在逆風的主客觀環境下,保持沉穩、從容。無奈形勢所迫,尤其華府對阿扁在第二個任期就統獨問題有意『偷壘』,使雙方關係不易跳脫互信不足的惡性循環。」
對於那段日子,李大維只淡淡帶過:「美國跟北京的關係很好,就叫我們這個不要做、那個也不要做,做大使的就夾在中間,(台、美)兩邊都要想辦法來溝通,加上兩邊都要選舉,很辛苦的一段日子。」
駐美3年後,他被派駐加拿大5年,深受肯定。只是,官場不免起伏,「我職涯裡也有比較不平順的時候,但我沒有浪費掉那些時間,我去做一些喜歡做的事情。」
他說,滿喜歡學術,早年擔任駐波士頓辦事處處長時,就曾在哈佛大學兼課,「我常參加研討會,那邊都是第一流的頭腦,很多新的東西可以學,我非常享受那段時間」。他的父母正是老師,父親曾任教台北商專(現台北商業大學),母親曾任教台灣大學外文系。
學術後來也成了他的避風港,2012年他卸任駐加拿大代表,回台擔任外交部北美事務協調會主委,「那是很清閒的缺,我就去台大、政大兼課,教學相長,也把自己的知識再更新一次。」
撐過低潮 超越黨派任外長
更早一次低潮是1988年,「1月我從美國調回來,到9月,整整8個月沒有事情做。」那時發生什麼事?蔣經國總統過世?「對。」當時的2月政爭?他又是只淡淡說道:「都過去了,無所謂了,那段時間我就把我的博士論文翻譯成中文,用來考甲等考試,也錄取了。」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更多鏡週刊報導
【一鏡到底】逆風外交官 李大維
【逆風外交官3】李大維外長任期內手機不離身 「半夜來電通常都是壞消息」
【逆風外交官1】李大維本想從軍 後來卻當到外交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