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地震的科學家 馬國鳳

2006年,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暨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馬國鳳,於世界頂級科學期刊《Nature》發表921地震研究成果,深受學術界重視,而成為國際知名的地震學家。2000年獲選為全國10大傑出女青年,今年則於國內獲得「第4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日本宮城縣巨震後,她亦是國內媒體採訪的第一位學者。她雖因地震學而「成名」,卻經常反問自己:地震學家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原本以為科學家必定嚴肅理性,就算不是寡言木訥,講起專業領域也難免枯燥,但馬國鳳完全打破這種刻板印象,不僅風趣健談,嘹亮的嗓音精神得很!只是提到這次日本311大地震造成的嚴重災情,她的聲音也不免有些黯淡。當時正在美國的馬國鳳,臨睡前打開電子郵件時得知此事,第一個閃過腦中的念頭不是為日本擔憂,而是關切地震引起的海嘯,傳到台灣時會是怎樣的狀況?

當時核能電廠的災情尚未傳出,而與日本地震學界10多年的合作經驗,讓馬國鳳肯定日本是全世界抗震防震做得最好的國家,儘管後來透過新聞,看到海嘯吞噬民房的畫面怵目驚心,但她認為這樣一個大災難,如果發生在其他國家,災情一定是日本10倍以上。

相較下,她反而擔心台東成功小鎮。因為成功鎮附近海底地形由陡變緩,來自東部外海的海嘯易於向此地集中,先前在當地進行田野調查時,就曾發現疑似海嘯的遺跡,更嚴重的是成功的陸地幾乎跟海平面等高,倘若海嘯來襲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她立刻透過網路及電話,請駐地學生與台東消防局密切聯繫,所幸後來虛驚一場,「但虛驚一場我也很緊張,怕民眾誤以為學者小題大作,海嘯不關我們的事。」馬國鳳說。

她在地震學領域多年,知道日本發生大地震,想的不是學術問題,而是台灣民眾的安危,馬國鳳的反應讓我有些動容了。畢竟對民眾來說,學術研究距離太遙遠,地震對生命財產卻有著立即性的威脅,我們需要的絕不是安居在象牙塔裡的恐龍學者。不過這樣的思想轉變,馬國鳳卻是有經歷過一番「學習」。

→更完整的 馬國鳳 精采內容?詳見第115期《明周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