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心·築心」 謝葆真書法及抽象水墨創作個展 22日中正紀念堂登場

記者盧素梅/台北報導

中華漢光書道學會理事長謝葆真的「逐心·築心」書法及抽象水墨創作個展22日於中正紀念堂登場。(圖/謝葆真提供)
中華漢光書道學會理事長謝葆真的「逐心·築心」書法及抽象水墨創作個展22日於中正紀念堂登場。(圖/謝葆真提供)

中華漢光書道學會理事長謝葆真的「逐心·築心」書法及抽象水墨創作個展,即將於6月22日至7月4日於中正紀念堂三樓的第四展廳展出。主修外語的她一直對書法情有獨鍾,也學習書法二十年餘,此次為她首次舉辦個人的展覽創作。

「一年多前,當決定辦人生第一次個展後,心中一直忐忑,雖有參展過無數次國內外聯展的經驗,但辦個展的決定,讓我陷入長思,可謂天人交戰。耳順之年該給自己這麼大的壓力嗎?還是應該給自己人生一個精彩的驚嘆號,且值得流傳給後代子孫記憶的片段?」謝葆真如是敘述她決定辦個展的起心動念過程,她相信這是無數初次辦個展的藝術家心裡必經的心路歷程。

習書二十餘年,謝葆真對於黑白的線條有著莫名的著迷,她也曾經涉獵西洋藝術史長達近十年,因此中國書法與西方抽象藝術是否能達到某種程度的融合,一直是她心中的疑問與願景。2010年,參觀了中華漢光書道學會的『寫什麼「東」「西」』的聯展後,那一系列超強視覺的表現解開了她心中的疑惑。是的,中西抽象藝術確實存在著共通的元素。書法的抽象線條和如西方抽象畫大師克萊因的粗壯線條是可以互相呼應的。於是當下她決定加入中華漢光書道學會,拜黃一鳴老師為師。

在黃老師現代課程的訓練下,她對中西藝術的連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與認識。在「什麼都可能」的思維下,眼界大開,創作靈感源源不絕且對抽象水墨的表現方式有更深層的了解。

2014年,在黃老師的鼓勵與指導下,謝葆真施作了鋁線的創作藝術,至此創作的層面更擴及到立體的裝置藝術。從2014年的「對影成三人」到2016年在中正紀念堂的「燈影閑情」,2018「緣而葆真,清而容物」,2021的「侘寂」到今年的「逐心·築心」,鋁線的表現似乎成為她在書會展覽的標誌了。

除了鋁線之外,受到此次個展的鼓勵,謝葆真的書寫風格也進入另一個境界。書法線條與結構完全解放。因此有了「虎丘詩」與「無一物」等奔放的線條創作。

除此之外,此次與以往不同之處是她還挑戰了巨幅作品。有兩幅主視覺作品長達3.6公尺,將大小字做強烈的對比,軸線也做了變化,有別於傳統書法的表現方式。在古帖中,謝葆真尤其喜歡唐朝孫過庭的書譜,她除了喜歡其字型的變化之外,也喜歡書譜的文章內容,她認為這是習書人必讀的文章。因此傳統作品中,有件長達7公尺的書譜聯屏作品,以及十二聯屏的張遷碑隸書。 在此次個展前,她已連續臨寫張遷碑30多遍,之後也會繼續臨習該帖,因她在臨帖過程中體悟到每一遍的臨帖都會產生不同的想法,對於50遍以後,作品的面貌為何充滿了期待。臨帖對她來說不再是寫得像不像的問題,而是在她心中的張遷碑該如何表現?如何表現其稚拙倔強,樸拙的特色?

完成一個從不認為可以達成的心願,其過程內心掙扎與反覆是必然的。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透過不斷的省思與掙扎逐漸將夢想堆疊成型,造就了謝葆真此次「逐心·築心」個展的願景。這願景激發了她的潛能,也實現了她自己心目中所想表現的展覽面貌,企盼呈現書法,抽象水墨及裝置藝術的另一個可能之氛圍。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兩湖論壇」中方團來台遭阻?陸委會:申請錯單位後、縣府未進一步申請
蔡英文幫愛犬Maru過16歲生日、幫許願「痛痛飛走」 慶生畫面曝光
北一女樂儀旗隊將赴加演出 賴清德授旗盼為國爭光、合影「手比愛心」
民調/新閣首長滿意度前三名:林佳龍、顧立雄、郭智輝 滿意度最低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