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款激光雷達,到底誰能代表自動駕駛的未來?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智駕”(ID:AI-Drive),文:大壯旅,36氪經授權發布。

ABI Research 認為,2019 年就會有固態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問世,到 2027 年市場規模就會擴張至 130 億美元。

激光雷達是自動駕駛系統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件。在許多傳統供應商和新創公司看來,未來自動駕駛汽車在障礙探測和 SLAM(實時定位和地圖構建)能力上,還是得靠固態激光雷達,因為這才是最節省成本且最可靠的方式。

新智駕總結了目前市面上 5 款激光雷達,來看看到底誰才能代表自動駕駛的未來?

iDAR(AEye)

這5款激光雷達,到底誰能代表自動駕駛的未來?
這5款激光雷達,到底誰能代表自動駕駛的未來?

iDAR(Intelligent Detection and Ranging)是 AEye 公司的產品,它是一種新型的智能數據採集形式,可快速動態的完成感知和路徑規劃等功能。

iDAR 系統中不但有世界上首款敏捷型 MOEMS(微光機電系統)激光雷達,還融合了暗光攝像頭和人工智慧,創造出可定義軟體和可擴展硬體,以適應動態的即時需求。iDAR 不但更精確,其探測範圍也更廣。同時,更多智能信息也讓路徑規劃更優,自動駕駛安全、性能和成本都有保證。

據新智駕瞭解,iDAR 可以智能優化並訪問同一框架內的共存像素(2D)和立體像素(3D),以此讓系統來探測並識別目標。同樣的場景下,其效率是只配備激光雷達產品的 10-20 倍。除此之外,iDAR 還能將 2D 圖像覆蓋在 3D 點雲之上,這樣我們就有了真正的彩色激光雷達。

有了 AI 的協助,iDAR 還能用上現有的數千種計算視覺演算法,路徑規劃軟體工作起來會如虎添翼。iDAR 技術模擬了人類視覺皮層的對焦方式並評估了潛在的駕駛危險:它利用分佈式架構和邊緣處理來動態追蹤目標和感興趣的對象。

當然,它也沒有忘記時刻監視著周邊環境。iDAR 平臺的關鍵功能之一就是軟體可定義的硬體。iDAR 會增加三個反饋環路(現在還不存在):其中一個在傳感器層,一個在感知層,另一個則存在於負責路線規劃的軟體中。開啟了實自定義數據搜集後,系統會根據用戶的應用和需求適應環境並對性能做動態調整。

高清 3D LiDAR InnovizPro(Innoviz)

這5款激光雷達,到底誰能代表自動駕駛的未來?
這5款激光雷達,到底誰能代表自動駕駛的未來?

Innoviz 是一家非常年輕的公司,它去年 1 月份才正式誕生。不過,其創始人都是來自以色列國防軍的經營技術人員,他們在光電技術、計算視覺、MEMS(微機電)設計和信號處理上都是一等一的高手。現在的 Innoviz 已經擁有超過 100 名員工,在已經完成的兩輪融資中拿到了 8200 萬美元。

還沒滿兩歲的 Innoviz 已經實現了多個里程碑式的重要進步。舉例來說,它與汽車行業鼎鼎大名的一級供應商如麥格納和安波福(Aptiv)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同時,它的首款產品也順利從原型階段進入了量產階段,並與業內領先製造商 Jabil 簽訂了合作協議。在 CES 2018 上,它將推出首款高解析度 3D 激光雷達——InnovizPro,為各家自動駕駛廠商提供重量級的“催化劑”。

與此同時,Innoviz 還在研發另一款產品 InnovizOne,這款激光雷達將於 2019 年正式上市,要在性能、可靠性和成本三點上實現完美平衡。

“從成立之初,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推動自動駕駛汽車大規模商用,現在我們離實現這一目標越來越近了。”Innoviz 公司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說道。

S3(Quanergy)

這5款激光雷達,到底誰能代表自動駕駛的未來?
這5款激光雷達,到底誰能代表自動駕駛的未來?

Quanergy S3 是世界上首款車用級固態激光雷達系統。除了用在自動駕駛汽車上,未來 S3 還能廣泛應用在工業自動化、機器人、無人機、安防、物聯網和智能家居等領域。

除了固態這個獨一無二的特性,S3 還有很強的體積優勢,整個傳感器的外殼只有手掌大,因此可以無縫整合進任何車輛,不會影響外觀設計。此外,移除了老式機械激光雷達的活動部件還提升了傳感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通過三個主要零部件的互動,S3 每秒就能生成 50 萬個數據點。由於可以掃描到周邊每一個角落,因此它能創造一個生動的 3D 視角,幫助車輛探測、分類和追蹤場景內的物體。

SLAM on Chip(Renesas & Dibotics)

這5款激光雷達,到底誰能代表自動駕駛的未來?
這5款激光雷達,到底誰能代表自動駕駛的未來?

合縱連橫已經成了自動駕駛行業的一大趨勢,Renesas 和 Dibotics 也不例外。

兩家公司共同開發了一款解決方案,讓系統製造商能研發出實時 3D 地圖系統,不但保證了功能的安全性,還有個很低的功耗。

這一解決方案用了 Renesas 的高性能圖片處理、低功耗車用片上系統和 Dibotics 的 3D SLAM 技術,兩家公司將以上技術整合成了 SLAM on Chip。這一解決方案在 SoC 上應用了 3D SLAM 處理功能,需要強大的高性能 PC 支持。

同時,它還完成了只用激光雷達數據就完成 3D 地圖構建的壯舉,讓慣性測量單元(IMU)和 GPS 數據的存在變得毫無意義。此外,產品的整合、物料成本和開發過程都能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當然,這套軟體還能實現逐點分類,探測和追蹤移動目標的形狀、速度和軌道並實現多激光雷達融合。

VLS-128(Velodyne)

這5款激光雷達,到底誰能代表自動駕駛的未來?
這5款激光雷達,到底誰能代表自動駕駛的未來?

今年,激光雷達行業領頭羊推出了新款旗艦產品 VLS-128。它宣稱這是世界上解析度最高、探測距離最遠且視野最廣的產品,將推動自動駕駛和 ADAS 市場快速發展。

VLS-128 將代替其 Velodnye 上一代產品 HDL-64,成為激光雷達行業的新標桿。藉助海量的實時數據量,VLS-128 將成為全自動駕駛汽車的新標準。

在體積上,VLS-128 也做了大瘦身,它比 HDL-64 小了 70%,但探測距離翻番,解析度也提升了 4 倍。從視角、探測距離、解析度和處理復雜情況的能力來看,它都是當之無愧的激光雷達霸主。

VLS-128 可以在濕潤和乾燥環境下運行,其基礎也是可大規模量產的 CMOS 技術。最關鍵的是,VLS-128 已經在聖何塞的工廠量產。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如若轉載請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