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訪佛陀紀念館 領略宗教藝術之美

記者孫建屏/專題報導

位在高雄市大樹區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是臺灣著名的宗教聖地,以「前有八塔,後有大佛,南有靈山,北有祇園」的宏偉格局,建構出一處具有典藏、研究、教育、探索及公共服務、休閒和觀光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園區,豐富的館藏與多元的體驗活動,每年吸引近千萬人次入館參觀,一年四季遊客絡繹不絕。

亞洲最大、最高銅鑄佛坐鎮

佛陀紀念館為佛光山開山宗長、故星雲法師,為供奉佛陀真身舍利所發願興建,以實踐三好、四給的核心價值,並以「文藝化、電影化、人間化、國際化」等4化為發展目標,秉持「以人為本」推動社會終身教育,建設成極具特色的綜合性博物館,在尊重包容的理念中,讓各方都能共享資源。

園區內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亞洲最大、最高的銅鑄坐佛—佛光大佛。大佛重1千780公噸,坐西朝東,連同基座及建築共108公尺,相當於一般建築的36層樓,巍峨的慈悲圓滿相,瞻仰之間,令人感到身心平靜,為亞洲著名地標之一。

連結本館與佛光樓的大佛平臺,除了可佇立近距離親近大佛外,並可南望靈山,北觀恆河、祇園,遠眺成佛大道,遠處雲氣繚繞的大武山、漫漫流淌的高屏溪也盡收眼底。

展覽結合現代科技 耳目一新

供奉佛牙舍利的「本館」,為佛陀紀念館的主體建築,一樓有觀音殿、金佛殿、玉佛殿等3殿,以及佛光山宗史館、佛陀的一生、佛教地宮還原及佛教節慶等4個常設展;二樓則有大覺堂及4個展覽廳等,展覽廳定期引進全球性專題展覽和館藏珍品主題展示。

本館上方基座的四聖塔各占一隅,塔內設有大悲觀世音菩薩、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願地藏王菩薩及大行普賢菩薩造像,不論是塔內佛像,或是塔身壁龕浮雕,都極具宗教藝術與文化價值。

成佛大道兩旁的八塔,名曰:一教、二眾、三好、四給、五和、六度、七誡、八道,具有會議、活動、課程、休憩等不同用途,南北風雨走廊有立體浮雕藝術,佛陀行化圖、禪話禪畫、護生圖、「古德偈語」的名家書法碑牆等作品;在六度塔內亦有一筆字書法常設展,提供星雲大師一筆字墨寶、書法拓印及一筆字3D電影供遊客欣賞。

雖然佛陀紀念館是為佛教弘法護生所建,但是園區內清淨、優雅的環境,隨處可見的藝術作品,以及珍貴、豐富的典藏,結合現代科技影音設備的展覽與不同形式的表演活動,營造出充滿自然生態與人文教育的氣息,絕對值得不同信仰的遊客造訪體驗。

佛光大佛低眉慈眼,相貌圓潤飽滿,呈現人間慈悲圓滿相,照拂眾生。(記者孫建屏攝)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是臺灣著名的宗教聖地。(記者孫建屏攝)

展覽廳定期引進全球性專題展覽和館藏珍品主題展,並結合現代科技影音設備呈現不同風貌。(記者孫建屏攝)

展覽廳定期引進全球性專題展覽和館藏珍品主題展,並結合現代科技影音設備呈現不同風貌。(記者孫建屏攝)

展覽廳定期引進全球性專題展覽和館藏珍品主題展,並結合現代科技影音設備呈現不同風貌。(記者孫建屏攝)

「八塔」塔內提供會議、活動、課程、休憩等多元用途。(記者孫建屏攝)

園區內隨處可見雕塑藝術作品。(記者孫建屏攝)

順遊景點。(資料來源:高雄市政府、高雄旅遊網;記者孫建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