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抵過上百年 四位女指揮登臺大都會

▲左至右:Speranza Scappucci、Marin Alsop、Oksana Lyniv(©Muriel Steinke/MET)

自1883年至2016年的一百三十餘年間,僅僅只有四位女性曾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登臺指揮,但就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4月19至26日、短短一週之內,竟然就有Oksana Lyniv、Speranza Scappucci、Marin Alsop、張弦四位女指揮前來,依序於19日、20日、23日、26日,演出《杜蘭朵》、《燕子》、《El Niño》(John Adams作曲,為該院首演)、《蝴蝶夫人》,好像一下扭轉了這個場域慣見的性別差異。

其中最資深、現年67歲的Alsop覺得,也許大家都不好意思拿這事來說,因為這本不應該是「非常情況」啊——社會真的要花很多時間接受不同的事,而這個產業圈子還是很保守。

Lyniv則說,比起自己二十多年前剛起步時,現在女指揮要踏上職涯,已經容易不少——當時連家人都要他重新思考,畢竟沒有女性指揮的成功範例,也許拚到頂,也不過就是指揮學校樂團或教堂合唱團。

2016年,當Susanna Mälkki首登大都會時,他還只是該院133年史上繼Sarah Caldwell(1976)、Simone Young(1996)、Jane Glover(2013)之後,第四位執棒指揮的女性。目前,這串名單已經增加到14位,其中也包括該院行政總監Peter Gelb之妻Keri-Lynn Wilson。Gelb承認,雖然大型公司是有努力為女性指揮創造機會,但這些一切仍屬太遲。不過歌劇界正在舞臺與樂池中擁抱更多樣的有才之人,變得愈來愈好。

在這方面,2017年開始的MeToo,無疑也讓人更加注意到聘雇中的性別不均。

Alsop像他那一代的音樂人一樣,甚受伯恩斯坦啟發,除了9歲時初看他指揮,Alsop印象更深刻的,還屬伯恩斯坦轉過身來、跟聽眾們對話的場景:「我記得他跳來跳去,讓我覺得很酷……父親帶我去音樂會時,我說自己以後想當指揮,父親還回讚道:『好!別改變心意』。」

生於羅馬的Scappucci,則是陪姐姐上鋼琴課時,意外被老師Maria Borzatti發掘音樂天分,後入聖西西利亞與茱麗亞音樂學院。得益於義大利背景,他先在美國受聘為合唱指導,於薩爾茲堡音樂節擔任Riccardo Muti’s助理後,踏上指揮之路,除了2017-2022年執掌Opéra Royal de Wallonie,還於2022年成為第一位在史卡拉歌劇院指揮的女性。現年51歲的他,已共同主持電視節目《La gioia della musica》(音樂之樂)達三季之久;接下來還會在2025-26年任倫敦皇家歌劇院首席客座指揮。

Lyniv生於烏克蘭的音樂家庭,18歲才學鋼琴與長笛,社團活動指揮學生樂團時,有位退休教授跟他說:「你不是托斯卡尼尼,但你前途光明。」2004年,他拿下馬勒指揮大賽三獎,之後做過奧德薩歌劇院、巴伐利亞歌劇院助理指揮,2017-20年執掌格拉茲歌劇院;2021年創下女性首度在拜魯特音樂節指揮的紀錄;2022年出任波隆納市立歌劇院音樂總監,又成了全義大利第一位領導歌劇院的女性。

▲張弦(左)與Alsop(右),(©Muriel Steinke/MET)

三歲就學鋼琴的張弦,16歲時卻被老師說手太小,19歲於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求學期間,受邀涉足《費加洛婚禮》,指揮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而教他指揮的三位老師裡頭,就有兩位女性——他回憶說,自己那時太天真,只是看到老師超努力工作,完全沒有意識到眼前的一切有多麼罕見,直到很久之後,才明白那竟非常情。

2002年贏得馬捷爾指揮大賽首獎後,受聘為紐約愛樂助理指揮,再任協同指揮;2005-2007出掌蘇城交響樂團;2009-2016做完米蘭威爾第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後,即接下紐澤西交響樂團,現仍為該團音樂總監。

放眼未來,Lyniv已於2016年在烏克蘭創立青年管弦樂團;Alsop於2002年啟動的指揮獎學金,則已協助36位女性指揮前進,他不無感觸地說:「眼下時機正好,但我也知道現在各地女性的權利如何在一夜之間被奪,而且這樣的事情仍然一再發生……所以為了後代,我們真的必須堅強、保持活力。」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