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安會公布中捷事故調查報告 針對6單位提出6項改善建議

運安會調查報告點出,事故肇因可能與吊臂拆除作業人員的操作有關,當時作業人員為拆除塔式起重機桁架根部的旋轉盤,因桁架無法順利鬆脫,便決定用旋轉拆除機的方式去調整塔式起重機桁架的角度,過程中因出現斜拉的情況,使拆除機桁架多處桿件承受壓力變形斷裂,掉落在建築物頂樓,而塔式起重機的桁架則墜落至中捷軌道區。

經調查發現,國內目前並無拆除桁架的細部程序,也沒有相關規範或指引手冊可依循,原廠作業手冊也未有說明,因此許多廠商多依靠經驗進行操作,也造成本次中捷事故的發生。

事發當下,儘管中捷站務員發現異狀後立即通報行控中心,同時拿出鑰匙準備打開蓋板按下緊急煞車按鈕,但其反應時間需15到16秒,而列車在第12秒已撞擊到侵入軌道的桁架,沒有足夠的時間應對。

運安會也針對6個單位提出6項建議,包含工程單位應遵守「起重升降機具安全規則」,建議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建立塔式起重機的拆除作業指引,提供給作業廠商依循,也請交通部重新檢視或修訂《大眾捷運系統兩側禁建限建辦法》及鐵路禁建限建相關法規。

此外,運安會也建議台中市政府建立鄰近交通要衝之建築工程作業聯合審查機制,並呼籲台中捷運公司,應重新檢視緊急停車相關設備與規範及行車事故應變規定。

而被問到該起事故哪一個單位的責任最為重大,運安會回應,該調查報告主要目的是找出相關作業或程序中存在的風險,不以追究責任的角度去進行,所以無論責任在誰身上,只要在調查中發現操作程序或規定存有風險,都會將其列出。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運安會公布中捷事故調查報告 針對6單位提出6項改善建議
中捷吊臂事故報告出爐 運安會:時間不足以按壓煞車鈕
中捷市府站設緊急停車按鈕 年底前全線18站完成建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