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研所導入AI與物聯網AIoT整合技術 開發電動公車智慧充電管理系統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下稱運研所)運用AI與物聯網AIoT整合技術,開發電動公車智慧充電管理系統,針對電動公車特性、客運業者營運需求與臺電電力供應狀況,優化電動公車車隊充電作業,透過實際以臺北市士林區停放六十四輛電動公車充電站(目前全臺灣電動公車數量最多的場站)驗證績效,證明採用智慧充電管理系統的電動公車,可延長使用車輛電池壽命約二十%,場站人力成本可節省三十至五十%,場站契約容量可下降三十至五十%。目前臺北市兩大客運業者–首都集團與中興集團皆已採用,並已擴散應用至臺中市與新北市多個電動公車場站(見圖)。

運研所指出,我國在二○二二年三月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提出十二項關鍵戰略,其中「二○三○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是運輸部門達成二○五○淨零轉型目標重要計畫。近年來在客運業者、縣市政府及交通部共同合作努力下,國內累積電動公車數量已經突破一千八百輛。

隨著電動公車數量增加,如何有效管理龐大車隊的充電需求集中和能源分配,成為亟待解決新挑戰。若此問題無法克服,將影響客運業者導入電動公車意願。

運研所表示,有鑒於「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政策不僅是推動國內傳統公共運輸業的「能源轉型」,更是產業營運與服務「數位轉型」的契機。為因應此一挑戰,運研所開發智慧充電管理系統並提出四大策略,協助客運業者優化電動公車能源管理、智慧充電與營運管理作業。

四大策略包含:
一、統一充電介面,跨部會協調制定統一充電標準和介面,確保所有電動公車在任何充電站都能快速充電,提升充電便利性。

二、建立交通大數據平臺與AIoT物聯網技術,隨時監控和管理車隊的充電狀況,優化充電資源分配,減少充電成本和能源浪費。

三、跨單位合作測試與智慧充電部署於電動公車場站,在實際營運場站中測試和部署智慧充電管理系統,確保系統功能符合客運業者需求。

四、智慧充電管理系統補助政策,鼓勵客運業者採用這套系統,加速智慧充電管理系統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