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股市】美聯準會縮表在即 留意資本市場反應

美國上週公布7月非農就業人數新增20.9萬人,大幅超越預期的18萬人,失業率則是下降至4.3%的16年來新低。這樣的數據,也進一步支持聯準會接下來的縮表與升息政策。聯準會在今年以來已經升息2次,而根據6月的會議紀錄來看,他們很可能會選擇在9月公布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計畫。

縮表啟動 貸款受衝擊

聯準會之所以會思考縮減資產負債表,最主要原因是次貸危機之後,為了提供市場充足的資金,啟動3次量化寬鬆,向市場購買了各種不同類型的債券。到了2014年,雖然停止了資產負債表的擴張,但仍維持到期債券再投資的政策,以維持對市場的資金投放數量,而聯準會的資產規模也維持在4.5兆美元左右。

但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聯準會官員多次表示「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除了逐步調升利率之外,縮減不正常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將是聯準會接下來的政策目標。

如果說聯準會當初擴張資產負債表,是為了拉高債券價格並降低殖利率,那麼,縮減資產負債表就會產生反方向的效果,這對於許多利率敏感性的資產,例如房貸、車貸等商品會產生較大影響。

而這除了會對資本市場產生衝擊以外,對實體經濟也會逐漸產生負面效果。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美國6月的儲蓄率為3.8%,這是2008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準。

利率攀升 釀違約風險

由於近年房貸、車貸與學生貸款的規模大幅成長,倘若實質利率持續上升,並增加債務人的負擔,這創新低的儲蓄率或許表示,這些債務將會很快面臨違約風險。而如果9月正式啟動縮表,那麼資本市場的反應恐怕會比實體經濟快上許多。

台灣股市在上週出現了期貨跌停的閃崩現象,事後證實這並不是錯單,而是程式交易的自動停損機制。

隨著人工智慧、程式交易逐漸取代了人類交易員,這類事件恐怕會越來越多,而觸發點也越來越不可測,面對未來的重大經濟事件,投資人應將風險控制在自己可接受的範圍。

fin 王伯達
fin 王伯達


更多鏡週刊報導
【達觀股市】中國新政讓銅價大漲 暫以中性看待
【達觀股市】線上線下加物流 新零售擊敗舊零售
【達觀股市】改變大局的戰略 華碩重組聚焦本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