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72周年,大家還記得這場「台北大空襲」嗎?

1945年5月31日,台北史上發生一場最大的轟炸,造成三千多名台北居民當場死亡,而因此受傷、無家可歸者更是高達數萬人,這場轟炸也改變了台北的市容,當時的台灣總督府(今總統府)、蓬萊町天主堂、北一女中、建國中學都遭到轟炸毀損。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以美軍為首的盟軍對日本進行戰略轟炸,而日治時期的台灣台北市也成為轟炸的目標,其實在1943年美軍就對台灣進行第一次空襲,轟炸了日軍台灣新竹州飛行基地,毀損了日本軍機共52架。

 

1945年,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採取跳島戰略以減少傷亡,並加速挺進日本,美軍採取攻佔菲律賓群島和沖繩島,選擇轟炸空襲台灣,而最嚴重的轟炸是在5月31日,駐菲美空軍從上午10點到下午1點對台北實施無間斷轟炸,而作戰目標是針對台北城區、城外的台灣步兵第一聯隊、山砲兵第48聯隊(兩單位駐地均位於今中正紀念堂的位置)、台灣總督府等高達3800枚炸彈。

 

此次大空襲造成不少重要地區全毀,而最嚴重的包括台灣總督府、蓬萊町天主堂都近乎全毀,車站、醫院、銀行、公園等都遭受到輕重不一的毀損,而艋舺的龍山寺正殿、左廊均被炸毀,其中黃土水的雕塑作品《釋迦出山》原作也在此次空襲中毀於一旦。

 

這場台北城市史上最嚴重的空襲日,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城市血淚史,不過在大部分的歷史教育題材中卻多強調抗日戰爭,反而是這場台北大空襲幾乎沒被提及過,甚至有不少人不清楚當初到底是日本還是美國對台灣進行轟炸,對於經歷過現場狀況的人來說,這是一場難忘的傷痛,當時受的血淚更是深深刻印在心上,如今台北大空襲已經經過72年,或許許多人沒聽過、也不了解這段歷史,但卻也有很多人一直努力在了解當時的史實,甚至致力於讓更多人知道這段苦難。

 

(首圖取自維基百科-Air Force History Research 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