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皮蛇纏身像被火燒!糖尿病患皮蛇風險是一般人的2倍 醫師籲:需謹慎預防

▲ 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得到帶狀疱疹的比例是一般人的2倍,且住院風險相對也較高。
▲ 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得到帶狀疱疹的比例是一般人的2倍,且住院風險相對也較高。

過往民眾大多以為年長者才可能感染「帶狀疱疹(俗稱:皮蛇)」,但事實上可能不只,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李淳權醫師就點出高風險族群包含:50歲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心血管疾病、COVID-19確診者、生活作息不正常、壓力大以及免疫不全者等都需要特別小心。其中糖尿病患得到帶狀疱疹的比例是一般人的2倍,且多63%的住院風險,因此糖友們更需積極預防。

▲李淳權醫師提醒糖友需要積極預防帶狀疱疹。
▲李淳權醫師提醒糖友需要積極預防帶狀疱疹。

罹患帶狀疱疹發病後不只發癢、起水泡,引發的神經痛才是讓人痛不欲生,根據患者形容是身體又刺又痛,奇癢難耐,導致工作無法專注,且還會因為身上的紅疹、水泡,連穿衣服都會喊痛,不單只是急性期讓人苦不堪言,帶狀疱疹後的神經痛,持續時間甚至可能長達數年,更是痛不欲生。

▲帶狀疱疹高風險族群包含:50歲以上、糖尿病患、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以及免疫不全者等都需要特別小心。
▲帶狀疱疹高風險族群包含:50歲以上、糖尿病患、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以及免疫不全者等都需要特別小心。

糖友免疫力低,得帶狀疱疹機率是一般人的2倍

在高風險族群裡,李淳權醫師特別提到「糖尿病患」,該族群因免疫力較低,相較於一般患者來說,得到帶狀疱疹的比例是一般人的2倍,同時疱疹後神經痛的風險也會多出50%,這會影響到病人的後續生活作息以及預後狀況。不只如此,糖尿病患得到帶狀疱疹後,也容易造成血糖增高,惡性循環下去,讓住院率增加63%。

▲糖友感染帶狀疱疹後,疱疹後神經痛的風險多50%,住院率會比一般人增加63%。
▲糖友感染帶狀疱疹後,疱疹後神經痛的風險多50%,住院率會比一般人增加63%。

發病位置因人而異,出現在眼部時嚴重恐「失明」

李淳權醫師說明,帶狀疱疹發作時會沿著皮節,最常見的就是單側、疼痛性及水泡性的皮疹,有可能會引發疱疹後神經痛的併發症,也可能會有心血管或是腦血管病變的危險。另外,若發病的位置在眼部,雖然機率不高,但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失明,而發生在第7對及第8對腦神經也相當危險,會引起頭痛、眩暈以及顏面神經的問題,且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有研究指出,帶狀疱疹復發的機率高,大約10年復發機率高達10%以上,所以,真的需要謹慎預防!

▲帶狀疱疹發作時會沿著皮節,最常見的就是單側性、疼痛性及水泡性的皮疹。
▲帶狀疱疹發作時會沿著皮節,最常見的就是單側性、疼痛性及水泡性的皮疹。

建議積極採取預防措施,保護自己免於帶狀疱疹的威脅

面對潛藏在身體裡的病毒,糖友們可以如何預防帶狀疱疹呢?李淳權醫師解釋,最重要的還是要控制好血糖,保持規律運動、均衡飲食、生活作息規律、睡眠充足,此外,施打疫苗也是一個預防帶狀疱疹的策略及方式。醫師提醒,如果有確診帶狀疱疹,應該要即時積極治療,高風險族群更應調整生活習慣,並做好防護措施,才可有效預防。

▲醫師提醒,糖友們要控制好血糖,並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皆是重要的預防方式。
▲醫師提醒,糖友們要控制好血糖,並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皆是重要的預防方式。

NP-TW-HZU-ADVR-240010|Date of preparation: May 2024

This is intended for Taiwanese.

更多疾病資訊,請諮詢專業醫護人員